贫穷造就数学天才(1 / 1)

拉菲弗雷德-喜韦尔-富加2028年出生在拉菲安伟尔省德尼木里市客基地嫩县基兹比镇的一个小村庄里,小村庄面临大海,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富加的父母靠打渔维持生活,由于拉菲是个舌头形状的国家,拉菲有三分之一的人靠打渔为生,渔业是拉菲重要产业之一,海产品出口的比较多,中间商把海产品的价格压得很低。出一次海运气好的话,能打很多鱼,就多挣些钱,运气不好的话连油费都不够。更可怕的是遇到恶劣的天气,因此富加一家的日子过得很拮据。富加兄弟姐妹四人:富加前面有个姐姐,下面有个弟弟、还有个小妹。姐姐是家中最大的孩子,也是最勤劳的女孩子,富加比姐姐小三岁,弟弟比富加小两岁,妹妹比富加小6岁。姐姐在家做饭、洗衣服、干一些简单的家务活,从八岁起富加就帮助姐姐做家务、照看弟弟妹妹,姐姐为了分担父母的负担,中学上完就不上学,在家里帮助父母做家务:做饭、洗衣服、照顾弟弟妹妹们。由于家里不富裕,富加上学时很少用文具,课本基本上都是姐姐用过的书本,富加再用,富加用过之后,再留给弟弟妹妹用。

由于家里生活很拮据,父母很少给富加买文具,更别提零花钱和买玩具啦。不过还好富加父母靠打渔为生,富加一家还能吃饱饭,很少挨饿,因此兄弟姐妹们个个身体都很棒,很少生病。富加从一年级到中学毕业,很少写数学作业。因为没钱买本子,富加在上数学课时认真听讲,并用心思考。老师布置的作业在富加心里想一想,思考一下,就有了答案。教他的老师都知道富加的情况,所以富加只要会了,老师也允许富加不做作业,数学老师也不批评富加,反尔在班里表扬富加,而且还号召其他同学向富加学习,对待其他同学也像富加一样,只要题会做,在心里有答案,能说出解题过程,也可以不做作业。

习惯成自然,逐渐地培养了富加的数学思维能力,养成了爱思考的好习惯,为他今后的成长奠定了良好基础,是他今后人生中的宝贵财富。

13岁的富加走进了中学,中学在基兹比镇上,离家有四五公里的路程。父母出海没有回来时,早上很早起床,基本上都是6点起床,自己做饭,简单的吃了早饭后,6点40左右从家出发去学校。父母在他上中学时,给他卖了一辆二手自行车,富加每天骑自行车去学校。父母不摆摊卖鱼,富加中午随便在镇上买点饭吃。父母出海回来时,早上父母起得早富加就可以多睡一会,可以睡到6点半。富加的父母出海回来,第二天早上会去镇上摆地摊卖鱼,所以5点钟时父母就起床。父亲整理渔箱,装上三轮车捆绑好。母亲早上起来去做饭,同时把午饭也做好,放在保温盒里带上。中午时,用酒精炉加热,富加就和卖鱼的父母一起吃午饭。下午放学,如果父母的鱼早早的卖完了,富加就与小伙伴们骑车回家。如果下午放学后,鱼没卖完,就先帮父母收拾一下,与父母一起回家。

中学一年级才开始,数学老师不知道富加的情况,经常批评富加不做作业,富加私下找到数学老师,对数学老师说:“您布置的作业,在我心里都有思路,也有解题过程。一些计算题,也能在心里算出来答案。”中学一年级考试富加都是班级前三名,很多次考试得满分。渐渐地,数学老师了解了富加的情况后,也不批评富加不做作业了。但数学老师跟富加说:“你千万不要欺骗老师,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会的可以不做作业,不会的一定要弄会,千万不要不会的也不做,还假装着会。这不是蒙混过关,而是欺骗你自己。”富加虽有个性,但他也是个懂事的孩子,一就是一,实事求是,对自己认识的很清。这也为他今后快速成长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中学三年级,也俗称毕业班。好多数学知识点综合起来,题比较难,富加就是一些数字计算题,需要在草稿纸上计算,一些证明题都是在心里进行思考,心里弄清思路,有了证明步骤,也很少在作业本上做这样的题。这样的习惯,让他省了不少时间,其余的时间他可以做其他的事,看书、写其它作业、或者做运动、或者玩。在其他同学眼里,富加既聪明,又很悠闲。别的同学努力学习,考试还没他考的好。其实这就是学习方法的不同,找到一个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只要适合自己,能让自己学会,哪怕多努力一点。最怕的就是不知道自己会不会,得过且过度过校园生活。

为了考上好高中,同学们都很用功,买很多复习资料,富加由于家里并不富裕,很少买复习资料,别的同学闲置的资料他借过来看看,看的时很用心,尤其是数学资料,他只看难题,计算计算一些计算题,以提高计算速度。其他科富加也没落下。整个中学,富加的成绩一直都是名列前茅。尤其是数学,成绩一直是全校前三名,很多次是第一名。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