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229(1 / 2)

奏书言辞极具煽动性,拓拔叡一见大怒,下令将李桓革职下狱。

然而很快,这封奏疏的内容被人传抄出去,张贴在城门上。拓拔叡下令将传抄之人抓捕问罪,然而丝毫不能遏制其势。奏疏文字迅速流布四方,被各州郡传抄张贴,引得天下沸沸扬扬。

事态发展诡异,变得不受拓拔叡的控制。

这李桓为官清廉,颇有名望,很得地方百姓拥戴。他入狱之后,百姓纷纷为之奔走请命,皆以李君仗义执言,仁德爱民,却因言获罪。舆论借风起火甚嚣尘上。各地百姓组织联名上书,要求释放李桓和因言罪入狱的义人,惩治首恶。

乙浑等人纷纷仗义,站出来为李桓说话,满朝皆支持附和。有李惠等反对者,皆被质问斥骂的退缩下去。

拓拔叡立在案前,好像陷入了罗网中的兽。

都是乱臣。都是愚民。他在心中厌恨地想,应该把他们全都杀干净。

那些贵族们,大臣们,他们真的爱民?不,他们不爱,他们聚敛无度,想方设法阻碍他的政令。每个人都要站在道德制高点上,装作一副刚直不阿,为国为民,正气凛然的模样。这种幼稚的表演,居然有人信。就是那些蠢贱的愚民,朕为他们的衣食操劳,他们反过来说朕是昏君。

为国为民?朕才是为国为民,国是朕的国,民是朕的民!呕心沥血苦心经营的只有朕一人,因为这是祖先传给他的家业。这些人吸食民膏,动几句嘴皮子,说几句大话,竟然都比朕正义了。

杀干净。

他心中涌起了一种残酷的恶意,想挥动大刀,将这天下有腿有嘴的生物全都杀光。李桓,大臣,贪官,恶僚,所有反对他议论他的人,还有那些愚蠢的被人利用煽动的贱民,全都杀了。

杀了他就清净了。

看谁还敢胡作非为多嘴多舌。

看谁还敢欺负他一人。

他怀疑自己太仁慈了。君王,就要杀伐决断,所有图谋不轨的人,一个也不要放过,都要杀!下民都是贱的,你越对他们仁慈,他们越无法无天,你拿刀架在脖子上,他们就知道怕了。那些生事的人,要杀一儆百,其他人才知道畏惧。

杀,李桓要杀!

搅乱生事的都要杀!

这个念头在他脑子里忽闪过,他骤然想起他的祖父,背后一激灵。不,不能,他祖父当年正是因为手段太狠,杀戮太多,才导致君臣离心。杀了亲信大臣,杀了亲生儿子,杀到最后,身边一个可信的人都没有了。众叛亲离,孤家寡人,身死宦官之手。他自即位起,一直引以为戒,绝不能像祖父一样。

他不能这样做。

这样做只会招致更多反对。

一个人他可以杀,十个人他可以杀,一百个人,咬咬牙也可以杀。可是一千个人一万个人,他不能杀。 杀了就成了桀纣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