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下山11(1 / 2)

陈三郎帮他们把野鸡翅膀剪了,野鸡飞不起来,就暂时先扔到陈家的鸡圈里面养着,他们自己家的鸡圈还没来得及修整。

至于下山的事情,陈三郎要他们等赵春娘醒了问过再说。

陈三郎把院子里晒好的野菜都收了,进屋去和贞娘说了一声,牵着陈大丫带李家三姐弟往他说的那个地方走。

大概走了有小半个时辰,陈三郎带他们来到山里的一处野塘,水塘四面环山,周边生长着不少随风摇曳的茅草。

“长在湿地的茅草做屋顶最好,防雨又有韧劲儿。”陈三郎说道。

李桃突然想到了什么,问道:“陈叔,这塘里有鱼吗?”

陈三郎思索了片刻,说:“应该有吧,但是没多少人捕,这玩意儿难抓的很,费时间又费饵,来捕鱼的人我没见过几个。”

“往另一个方向走,有个大些的湖,那里我倒是见过几个捕鱼的人。”

北方人其实不太擅长捕鱼,在这个时代,有油水能吃饱肚子才是王道,相比较大多数人喜欢吃的羊肉猪肉而言,鱼肉有些寡淡,最重要的是,还很费时费力气。

李桃点了点头,心里有些没底,想了想家里存着的厚果崖豆,哪天打碎了来试试才好。

有了下山的事情吊着,几人干活儿都有劲了不少,割起茅草来唰唰的。

李枣跟在哥姐屁股后头把他们割下来的茅草收拢到一堆,一趟接一趟,小萝卜头故意多干些活儿,也想跟着一起下山。

修屋顶要的茅草多,现在附在屋顶上没被风吹掉的那些很多都腐坏了,也要换不少,李桃带着李木李枣往回搬了一趟,陈三郎继续割。

割得差不多的时候,已经近午时了,陈三郎直起身来,说道:“一起去我家吃饭吧。”

李桃摆了摆手连忙拒绝,说:“陈叔,我们就不去了,我泡了豆子,午时我们煮豆粥吃。”

陈三郎闻言也不多劝,他大概感受到李家人并不是很想麻烦他,能不麻烦他的事,他们都尽量自己干了。

地上还有不少茅草,三姐弟一人抱了一大捆往回走,三个人都乐呵呵的,心里想着的全是下山赶集的事。

茅草扛回去就铺院子里了,要晒两天,把水分晒干了才能下一步处理。

等再去陈家的时候,赵春娘早已醒了,她听姐弟俩说了想下山的事,面色有些犹豫,说:“桃子,下山去看看赶集娘没意见,你们顺道看看能不能打听打听别的难民如何了,现在官府可有赈灾的动静?”

一旁的陈三郎说:“集市上不好打听,待再过几日,我要去一趟县城,你们赁屋的事要跟穆叔说一声,顺道打听打听。”

赵春娘点点头,说:“有劳你了。”

李枣抱着赵春娘的腿,娇声说:“娘,我也想去。”

“小枣不去,大丫还等着你陪她玩呢。”陈三郎带上他家两个孩子已经够麻烦了,再带一个小的,她也有些不好意思。

李枣有些丧气,低着头不说话。

“等我们先去探探路,下次姐带你去。”李桃安慰道。

李枣闻言笑了起来,小孩心里不装事,转头又乐呵呵地跟陈大丫玩去了。

赵春娘又交代李桃:“包袱里头还有六文钱,你拿着,买些盐回来。”

李桃点点头,其实要买的东西实在太多,钱太少,只能先捡着最需要的买。

回去的路上几人又在山里转了转,砍了些野麻扛回家,陈家有简易的织布机,李桃打算做些麻丝出来,再借织布机纺麻布。

忙忙活活又一日,等天色暗下来,李桃带着李枣躺下了,没有油灯,山里头乌漆嘛黑的,她也不敢晚上到处乱转。

盐,油灯,窗纸,锅,粮食......

一桩桩一件件,缺的实在太多了。

外面的树叶沙沙响, 山风吹过,门嘎吱两声,残缺的窗纸被吹起又落下,李桃裹紧了被子,入秋了,山里头比外面凉快不少。

......

第二日,天才蒙蒙亮,三人就爬了起来,李木非常兴奋,赶集啊,小孩儿最喜欢凑热闹了。

两人把李枣送去陈家,跟赵春娘说了一声,就跟着陈三郎下山了。

出来的时候天色还早,走到的时候已经天光大亮了,李桃算了算,大概走了快两个时辰。

陈三郎带着他们走的小路,其实他们当时进山走了有大半天,是因为在山里头胡乱转,走对路的话,进出单程就一个来时辰。

远远地就看到热热闹闹的集市,不少摊主高声吆喝着招揽生意,又混和着些讨价还价的声音,跟山上相比,颇有烟火气息。

李桃深呼一口气,低头看了看自己的麻衣,这已经是最好的一身了,还是破烂了不少地方,好在提前洗了头洗了澡,看起来干净了不少。

因是跟着陈三郎,他们才没那么害怕被人看出来是难民而被驱赶。

陈三郎走在前面,说道:“附近有十来个村子,这是个大村,叫桃花村,这个村子有片桃花林很有名气,就叫了这个名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李桃才知道,这里的大集是在周边的村子里选一个位置相对居中的大村开的集市,每三天一集,方便周边的村民买卖交易些东西的。

“那这里离县城远吗?”

“不算远,十来里,走得快一个多时辰就到了。”陈三郎答道。

李桃算了算,从山上下来走到县城大概三个时辰,那这个桃花村刚好在家里和县城中间。

说话间已经进了桃花村的集市,集上热闹的很,有不少摆摊的,还有挑担的、扛筐的,形式各种各样,里头有卖菜的,卖果的,卖包子馒头的,卖各种筐和篮子的,甚至还有支个摊子算命的。

李桃还看到有人用草绳绑了只鸡来卖,李木看得眼睛都直了。

卖鸡的摊主收到他们的目光,也不管他们穿的破烂,忙出声吆喝:“公鸡,大公鸡,家里养了一年多的公鸡,肉肥油厚的大公鸡。” 见李桃等人走了过来,摊主忙问道:“小娘子买鸡吗,家养的公鸡,养的肥肥的。”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