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山珍价贵26(1 / 2)

第二日天才麻麻亮,李家三人就起床了,李桃往外看了一眼,没有要下雨的意思,她大舒一口气,李木带着李枣去摘枳实,李桃拿了斧子出门,就在家附近的山坡上砍竹子。

编织竹篓是一项手艺活儿,她还是上辈子很小的时候跟爷爷学过。

没有锯子,她只能用斧子把竹子砍成合适的长度,长长的竹子变成了一节节的竹杆,她细心地将竹杆分成若干根细条,然后将它们泡在水中,手上被竹刺刮破一条血线,渗出血珠,她停了手,手指放嘴里含住,想了想回屋扯了一块布条裹手上,拿起竹竿继续分。

泡地微软些的竹条拿出来,摊在地上,她蹲着用菜刀一一刮一遍,去除竹条上头的倒刺。

竹篾摞了一堆,这时候天色亮了不少,她望了望天,生竹太硬,回忆了一下爷爷教的,她拿着只编了个底的背篓去灶房,灶洞里留着火,她抽出一根柴往竹篾上烤了烤,被火烤过的竹篾软了,一下就能掰弯成型,再用火烧了烧底部的毛刺,手上继续有些生疏地编了起来。

等到李木带着李枣回来的时候,李枣第一个背篓才编了一半。

李木放下背篓,兴奋地说:“姐,我们发现一大片菌子,我们下午就去捡吧。”

李枣跟着说:“姐,我们路上遇到好几个人呢,都是来捡菌子的。”

李桃愣了愣,他们在山里还没有碰到过除了陈家以外的人,她点了点头说:“早上我在家里编竹篓,大木你先带着小枣去捡菌子,下午我们再一起去,明早我们再挑拣挑拣,不太新鲜的我们晒干做干货,我再编两个篮子。”

李木哪有不应的。

上午李桃守着火熏鱼,手上飞快地编竹篓竹篮,半天的时间,她编了两个竹篓两个竹篮,都挺丑,但是试了试,都能用,底部篾条的间隙有些大,李桃怕装了菌子后竹篓底部会漏,她又垫了两块麻布进去。

鱼熏了大半天,午时煮了一锅杂菌汤和一罐疙瘩汤,半下午的时候三人齐齐出动一起去找菌子,果然碰上了好几拨人,最后三人满载而归,累的腰都直不起来,家里摆了小半个院子的菌子,趁着夕阳都在院子里分类好了,明天出发前再装进背篓里,要不然怕压坏。

第二天清晨,天还没怎么亮三人就醒了,把院子里的菌子都装背篓和篮子里,院子里还剩一些,打算回来晒干了做干货。

这头李桃手脚麻利地煎了几张鸡蛋饼,还撒了腊肉沫,闻着可香了。

等陈三郎上门叫他们的时候,他都惊呆了,只见李桃和李木胸前背后都背了一个背篓,李桃手上还提了一个篮子,李枣手上也提了一个,瘦瘦的两人夹在背篓中间跟纸片一样,篓子篮子里装的都是菌子和熏鱼。

李木冲着陈三郎笑:“陈叔,这次我们能赚不少银钱吧。”

陈三郎也笑了,他背上了家里最大的背篓,两个手各提了一个篮子,说:“肯定能。”

带的东西太多,几人走一段就得歇息一下,走了大半的时候,李家三人都累的直喘气,陈三郎看不过,他帮他们背了个背篓走了后半段。

李桃此刻只庆幸她这段时间做了不少好东西给三人补身体,三人都补了一些起来,要不然这负重一下一上的,指不定要走多久。

下山又耗费了两个多时辰,到山下的时候,远远地就听见集市比平时都热闹,进进出出的人挤人,摊贩都多了不少。

卖鸡蛋的摊主还是在那个位置,一看到是他们,眼睛都亮了:“哎哟,你们可来了,今儿个好几个人要抢这个位置,差点就被抢去了。” 李桃对他连连道谢,摊主一看到陈三郎,有些害怕地缩了缩脖子,陈三郎快速地低下了头。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