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竹溪村38(1 / 2)

柏石没意见,他娘更没有意见了。

走之前,李桃想了想,还是想去东市里头瞧瞧。

南水街再往前走就是东市了,东市是专门为买卖东西开辟出来的一条长街,两侧没有商铺,看着街面很是宽敞。

东市口站着两个胥吏,靠着墙昏昏欲睡,见几人走过去,也只是眼神扫了一眼。

姚氏有些惊讶,她小声对李桃说:“居然没来查你们的背篓。”

李桃不解问:“可是有什么说法?”

“来县城东西两市卖东西的人,都得交钱,说是什么劳什子市税,扛篓带筐的,看着像卖东西的,进去之前都得看两眼。”

她顿了顿,皱着眉又说:“好似我们这次也没收进城费?以前都是一个人两文钱的。”

李桃闻言,略一思索,这些都不是官府正经收的税,估计就是看县官了,之前的县官要收这个钱,这个任大人新官上任,下面人还没摸清脾性,索性先都不收了。

东市里头的摊子不算密,里头卖东西的摊子瞧着和桃花村的集市大差不差,就是品种丰富一些,卖吃食的摊子多,这个时候不是饭点,人也不多,看着都没什么生意。

“早上人多,这会子没什么人出来。” 柏石解释,以前他打到好东西了就来县城卖,也是时常去集市买些东西回去的。

李桃点点头,在东市上转了一圈都没找到她想找的,索性问道:“那个,东市上有卖豆腐的吗?”

“豆腐?”柏石和他娘都摇头,“没听过,这是什么?”

李桃有点懵,这里的人居然没吃过豆腐?她沉默片刻,说:“一种吃食,我在老家吃过,想起来有些馋,想来找找有没有卖的。”

李木有些疑惑,他问:“姐,豆腐是啥啊?我怎么没吃过。”

“我在周老爷家吃过的,你兴许没吃过。”

周老爷就是原身前几年做工那户人家,这个时候李桃只庆幸原身有这么一段经历,要不然她真不知道怎么圆。

转了一圈,几人两手空空往外走,李桃想着该置办的东西,等搬家了再来买。

出去的时候又经过那两个胥吏,李桃想了下,还是走了两步上前问:“官爷,劳烦问一下,要是想在咱们东市摆摊,可有什么要求?”

胥吏不耐烦地摆摆手:“没要求,你自己能抢到摊位就行。”

她拱手谢过,柏石借来的驴车放在县城外头,县城有规定,牛车驴车马车进县城可以,但牲畜要是在街上拉屎拉尿了可是要罚钱的,算是街道清扫费,因此大多数人都不会带驾着车进县城,县城外头有一片空地,便有附近的农家在那里设了棚,看管一次驴车和牛车是两文,马车则是三文。

一行六个人,好在小孩多,但是驴车也因此走的不快,走到后头,柏石自己下去牵着驴走。

慢慢又慢慢,走一个时辰出头才到堰西村,堰西村和竹溪村中间就隔了那个堰,堰西村在堰塘的西边,竹溪村则是在东边,堰塘里的水则是竹溪村背靠的那座山上的溪水汇聚而来。

驴车进了堰西村,村子里人户不多,此时正是农家刚吃完饭的时候,不少人坐在门口纳凉。

“柏石回来了?你爹急死了,快回去看看。”

“哎,这姐弟俩就是抓拐子那个吧,小小年纪可不得了了。” 站在门口闲聊的胖婶子认出来他们,她一说,附近听说这事的人家都惊呼夸赞不已,还有人听闻他们是流民,想着吃喝艰难,就拿了鸡蛋萝卜菜蔬出来送她。

李木有些手足无措,他第一次这么被人夸,递过来的东西他也不敢收,转头看向李桃。

李桃笑着跟村民说话,东西她不收,胖婶子硬往她怀里塞。

“收着吧,不值什么钱,新鲜的秋萝卜,拿回去吃煮煮就能吃,不辣嘴。”

李桃堪堪能搂住怀里的东西,笑着说:“多谢婶子,多谢阿婆阿公。”

再往前走,柏石家门口站着不少人,有人眼尖,远远的瞧见了他们,说:“老柏,那是不是你媳妇儿子?”

“哎哟。” 一个男人转头,急急迎了上去,他一看小儿子还在,心里松了一大口气,问道:“怎么说?县衙里头怎么说?拐孩子的人抓起来了吗?”

柏老汉这几日正在帮村里的人家盖房,包了一日两顿饭的,每天吃完晚饭才回家,今日到家发现家里一个人没有,去村子里问了一圈才知道,在集市上自家小儿险些被偷,他媳妇和两个儿子都去了县衙告拐子去了。 这可把他急得够呛,转身就要去问村正借牛车去县里,被从县里回来的胖婶拦了下来,说他们走的时候大人已经休堂了,不多会姚氏就能回来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