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贱价的食材足好的味道64(1 / 2)

路过桃花村,李桃顺道再买个泥炉,泥炉便宜粗糙,这东西的技术含量不高,手艺好些的农人都会做,就是可惜她不会,她挑了个大点的,费了十五文钱,又顺道买了点花生和芝麻。

到家了,李木放下东西,他先去挑水,家里的水缸里面的水一般都是他和赵春娘挑,赵春娘也会在上午先挑一担回来,等到下午他们回来,他瞧着水缸里的水不够了,就再出去挑一担把水缸灌满,他们第二日做豆腐要用的水多。

李桃拿着东西进了灶房,准备熬些做石板豆腐的酱,赵春娘在灶房里给她烧火,她闲聊着讲了讲今天卖豆腐和买棉买香料的事。

煤球趴在赵春娘脚下,火苗窜起,它蓦然被吓到,嗷嗷两声跳着脚跑远了点。

赵春娘招手把它哄回来,摸了两把说:“这狗崽子还挺懂事,拉屎撒尿都知道拉外边,柴房里干干净净的。”

李桃笑着点头,说:“那这狗崽子是抱对的,估摸着等明年开春了就大了,看家护院肯定不赖。”

起锅烧油,她斟酌着放了几勺豆油,油热了,放入蒜末炸干炸香,又放了葱结炸,过了一会儿把葱节捞出来,她分了一半油出来,另外那一半再放一些黄豆粉和盐,等差不多了,挖三大勺黄豆酱,等熬的油冒泡了就出锅倒罐里,刷的酱料就好了。

剩下的那一半油,她倒进去花椒,熬了大半罐子花椒油。

买回来的茱萸粉混合着一些黄豆粉、盐和花生碎,用个木罐装了,又取出一个木罐再装了一份,是没有茱萸粉的。

好在家里问王木匠做的东西多,木罐她也多要了几个。

这个时代可用的东西少,香料少且贵,辣椒也没有,但是同样的,这里的百姓也没有吃过口感特别丰富的路边摊小吃,所以她盘算了一下,要是能卖出去,那卖石板豆腐的利润,应该比卖生豆腐可观。

东西准备好,李木把挑回来的水倒水缸,他打了声招呼,撸了两把狗就去堰西村找柏石学功夫了。

赵春娘收拾出来他们买回来的棉,坐在院子里趁着光给他们一人絮了件棉衣。

晚上李桃切了半块豆腐,她想了想,切成块放热水里泡着,又撒了一勺盐进去,这样豆腐能入味。

昨日的豆腐她是觉得有些寡淡,但是李木和李枣两个小孩都觉得好吃,她估摸着以他们那个舌头,觉得有油有盐的东西都好吃。

今日人回来的早,饭也吃的早早的,吃完饭天色还亮,按照昨日的做法,她还是把石板架上,刷层豆油,豆腐煎的焦黄后她刷了层酱,等熟了撒上调料,再撒点葱花。

李桃铲了几块先一人分一块。

“姐,这个比昨天的好吃,好好吃,好入味。” 李木惊喜道。

赵春娘也觉得好吃,吃了一块还想再来一块,她不住地点头,“比昨日的好吃很多,桃子,这个能卖。”

李桃笑了下,豆腐泡过盐水之后就入味了,不泡盐水,只有外边那层有味,里头的虽然嫩但是只有沾上酱料才有盐味。

还有另外几块,她转头问:“要不要试试新口味,味重的,有辣味。”

几人都点头,李桃说道:“小枣你不能吃,你还太小了,你吃碗里的。”

李枣太小,肠胃太弱,又是逃荒路上走了一遭,她怕她吃坏肚子。

李枣乖乖地哎了一声,碗里的她觉得就很好吃了。

花椒油刷上,一股呛人的味道扑鼻而来,她侧头打了个喷嚏,缓了口气,她看了看手上拿着的“刷子”,家里没有趁手的工具,她是用细稻杆绑在一起做了一把稀疏的“刷子”,在家里勉强能用,去摆摊就不行了,她琢磨着明日去县城里问问毛笔什么价钱。

除了油不同,另外撒的料是放了茱萸粉的那个,最后再撒了些葱花。 又香又呛的味道让几人口齿生津,李木咽了咽口水,等豆腐好了,他迫不及待的接过咬了一口,一下被烫了嘴。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