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进止难期,若往若还(1 / 2)

他并没有放弃,长春吐纳术没有效果,他就苦修长春导引术,虽无法修炼出真气,但内劲修为越发高深起来,劲力运转也是越来越灵动。

挨到初中毕业后他就选择了缀学,回山跟师父云阳道人出了家,道号青云。

转职道士的张青云修炼得越发投入了。

二十岁。

也许是孜孜不倦持之以恒,也许是天赋还不错,在没有真气辅助的情况下,他奇迹般的将内劲修到化劲巅峰,进无可进。

用内家拳的说法叫“劲随意走,运转由心”。

最大的好处就是内劲巅峰给他带来了十年的寿元上限,看来这延寿效果还是有的。

可惜空有内劲没有真气,这就相当于空有一把手枪,却无子弹,即使力量敏捷反应等方面异于常人,效果无非就是“闲时云游天下身轻体健、忙时事务烦杂却精神饱满”。

一套导引拳法修炼结束,这个时候也有香客信众陆陆续续上山。

“福生无量!居士您好!”

“福生无量!道长您也好!”

“居士您最近身体怎么样?”

“多谢道长关心,最近身体非常好,特别是今天,一路上山都没有歇过气,到这里腰不疼气不喘的,换成往日可不行。”

“那就好,那就好,香在香案,居士您自便。”

“行,道长您忙,我先去上香。”

张青云有些疑惑的看着迈入三清殿的身影,这已经是前来上香的第三位了居士了,不知道是不是错觉,他看起来这三位居士都面色灰败,属于不正常的面色,但询问之后,几人都觉得身体没有任何问题,反而精神饱满、精力充沛。

直到第四位信众的到来,他没有忍住,主动给号了号脉。

确实如同他们所言,脉象正常得不能再正常。

但面色不正常也是事实,说好听的叫面色灰败,说得不好听就是面带死气。

当然这话他可不会说出口,人家确实感觉身体良好,他号脉也没看出什么问题,跟他熟悉的人还好说,不熟悉绝对要认为他这道士要开始招摇撞骗。

因为这类似的套路一般开场白就是:“朋友,老夫观你印堂发黑,不日恐有血光之灾!”

整个上午,上山的十来位香客信众皆是如此,他就不得不怀疑自己眼睛出了问题,打算空闲下来给自己配上一副明目的药喝喝。

临近中午,已经没有香客信众上山,于是他来到后院准备午膳,午膳他打算早一点吃,因为他下午还要下山去接一个人。

后院院墙周围是一圈竹林,竹林下用簸箕晾晒了一些需要阴干的药材,进入后院就能闻到一股淡淡的药香。

张青云看病问诊、采药炮制的本事都是习自他师父云阳子,云阳道人的医术,生前在青神山附近也算是远近闻名。

后院正中有一套易经八卦桩阵,是他按照八八六十四卦的方位自己亲自动手埋下的。

桩是找青神镇一家混凝土预制厂制作的,钢筋混凝土现浇,碗口大小,露地半米左右,远远看去密密麻麻的一片桩林,颇为壮观。

桩阵是张青云用来修炼一门名叫《青云逍遥游》身法用的,后来修行没有效果后,这门步法就成了他特定的“饭后步”。

步法同样属于自创,为何会创下这门步法,这就不得不说到他二十岁之后的故事了。

前路断绝,或许是道心崩溃,或许是欲图另辟蹊径,二十岁那年他在大道碑上输入了:身法、练气、速度、易经六十四卦、飘逸。

关键词是他模仿前世小说中逍遥派的身法《凌波微步》的特点而来,小说中这门身法在运转过程中,可以自动修炼增加真气,提升修为。

在付出了十年寿元后他得到了身法《逍遥游》。

按例他将功法名称进行了冠名处理,于是第二部功法《青云逍遥游》出炉。

不负所望,《青云逍遥游》确实具备增加真气,提升修为的效果。

和《凌波微步》一样,这门身法也是以易经八八六十四卦为基础,身法运转过程中每一步都踏照着卦象方位进行,身法要旨就是“动无常则,若危若安;进止难期,若往若还”这十六字。

《青云逍遥游》分步法和身法。

步法用于日常行走赶路,不消耗真气不说,反而能缓慢的增加自身修为。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