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行路迟(1 / 2)

“伯玉,我们已经在路上拖延太久了。”

面容黝黑的魁梧青年盯着烛光发了会呆,机械性的嚼了一口手中的饼,突然觉得味同嚼蜡。只好放下饼,站起身来绕着茅屋急躁的转了一圈又一圈。

“要是这是我平日里跟着商旅的车队跑,现在我都已经跑到幽并了!伯玉!明日!明日我们一定要渡江前往汉中。”

墙上青年的影子忽左忽右,他自顾自的言语了一会儿,觉得没有听见任何回复,于是停下来扭头一看,大怒。

“伯玉!伯玉!”

“嗯嗯嗯,听见了听见了!”

一身白衣的清瘦青年靠在茅草席上,正架着腿对着墙上魁梧青年的影子作怪。听到他的咆哮声,揉了揉耳朵,敷衍的回应了一声。

察觉到魁梧青年逐渐不善的目光,伯玉脚一激灵的抖了抖,终于把手里的书合上了。他伸长了身子舒缓了一下疲惫,又换了个姿势躺着,撑着个脸一副不以为意的样子。

“条条大路通长安。长公主当年为天下士人修建了那么多条去长安的道路,就是让为了让我们随时随地都能够到达长安。出川到此,这一路沿途的风土人情可比书上记载的有意思太多了。阿孜你也未免太性急了!”

“伯玉!”

被伯玉称为阿孜的魁梧青年闻言更是勃然大怒。

“你从早到晚不就是看个风景嘛!今日看的风景与昨日的有什么不同吗?这样的风景我以往都看了不知道多少回了。伯玉!昨日复昨日,停停又停停!按你现在这个样子这样下去,我们何时才能到长安!我当初就不该答应你…”

“两位贵人……”

木门突然被人轻轻的敲了敲,在寂静的夜里很是突兀。门外传来了一声问询,阿孜黑着个脸,顿时不作声了。

伯玉嘴角抿起,笑意盈盈对着他挑了挑眉。

阿孜用力揉了揉脸收敛了一下神色,又整了整衣裳,和伯玉对视了一眼,见伯玉朝他微微点了点头便放心的去开门了。

“家中无余米,只烧了一些热水,还请贵人见谅。”

在门外是此间茅屋的主人,老妇佝偻着背,正端着冒着热气的陶壶躬身致歉。后面跟着的稚童抱着两只碗,也像模像样的鞠了一躬。

“多谢长者,深夜叨唠,麻烦长者了!”

伯玉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起身,从阿孜身后绕到他身前,过来行了一礼躬身道谢,阿孜见状也长鞠一躬,便要接过陶壶。

“不麻烦,不麻烦。”

老妇见状笑了笑,托了托垂下的白发,忙推脱开阿孜的手。她将陶壶和稚童怀里的碗一齐放在桌子上便倒退出了屋子,稚童从后面跟着到了门口,又想起什么回过头来踮着脚缓缓的拉上了门。

“乡野之民,其礼也盛,教之功也。”伯玉有些不好意思的摇头晃脑称赞一声。

“嗯,不过看着真不像是乡民。”阿孜附和着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转过身来对着伯玉,脸上刹那变色,怖如恶鬼。

“伯玉!”

“明日启程!明日一定启程!游也要游到到汉中!”伯玉吓了一跳,赶紧对着揪着自己衣领的阿孜信誓旦旦。

“阿孜可记得夫子讲的,喜怒不形于色,喜怒不形于色!”

好不容易掰开阿孜的手,伯玉反思自己是不是真的玩过头了,忙给阿孜倒了碗水,一遍遍的在他面前念叨分散他的注意,“阿孜可是要做大将军的人,还记得夫子在劝诫你的时候说了什么?”

“哼!”阿孜听到夫子总算是坐下来,闭着眼睛深吸了一口气回忆了一会,“夫子说,胜,不妄喜,败,不惶馁,胸有激雷而面如平湖者,可拜上将军也!”

“对对对,上将军!”伯玉比了个大拇指,夸赞道,“阿孜你一定会当上将军!”

魁梧的男子自以为不动声色,黝黑的脸上嘴角咧开一道达口子。

伯玉松了口气,重新躺回茅草上。一边就着烛光似有似无地看着书,一边看着碗里冒出的热气百无聊赖。

“啪”的一声,又打死一只虫子。

“虫啊虫,你何苦一直咬我呢!”伯玉随手弹开虫子的尸体,看着腿上鼓起的包开始自怨自艾。

“哈哈哈哈,”阿孜大笑着把裤腿拉开,露出一条大毛腿,“让你喜欢露宿野外,就让你天天被咬。还好我本来就是一介粗人,可比你这公子哥皮糙肉厚多了,这虫在我腿里可算是迷了路了。”

伯玉看到眼前这辣眼睛的一幕把书往脸上一盖,也不管什么虫不虫了,翻过身去就开始装睡。

“阿孜,你可有听到什么声音?”

屋子里好不容易安静下来,又传来嗡嗡的声音。

“什么都没听见!只听到某人唧唧又唧唧,伯玉你简直比白日里还要聒噪!”

阿孜把行囊里的毯子取出来,丢了一条到伯玉身上,又俯身夺过书来。仔细检查了一番,虽然没发现什么脏东西,但还是用衣袖擦了擦,“我可不是你这样的世家公子哥,这本书可是我本次洗剑阁第一赚来的,小心一点!”

“阿孜你何时也喜欢读书了?”茅草上的人儿又翻过身来。

“我虽然识字也读书,但若不是伯玉你,我才不喜欢读书。这不是我每次问夫子,我要怎样才能当上将军。夫子总要说我性燥过烈,把我要的槊和马换成了书,让我好生去读。”阿孜举着厚厚的书好奇的问道,“伯玉你可是洗砚阁第一,你说夫子给我的这书怎么样?”

“这可是师玄公的书!”伯玉看着书的名字有些眼熟,不自觉笑出了声。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