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怯懦的朱允炆(1 / 2)

朱允熥打定了主意,必须说出更深刻的见解。

刚才自己说到了继续册封沐英的孩子为西平侯,肯定已经入了爷爷的法眼。

现在还需要继续加把劲才是。

想到了这里,朱允熥微微一笑,朗声说道:

“爷爷,孙儿也认为要答应沐春。

沐春提的这个要求并不过分,他并不是心怀叵测。

他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希望这些人到了云南之后,能融入云南的生活,把中原的生活习惯等传入云南,让云南的人养成中原的一些好习惯。

尤其是京师的百姓,那水平都是相当高的,无论是耕种,还是教化,那比云南本地的百姓都高出了一大截。

而京师的这些人,到了云南之后,必然会与云南互通有无,潜移默化之间,慢慢地就把中原大地的文明传入了云南。

更会有一部分人会与云南当地的百姓通婚,这些都能极大地促进云南地区的稳定与繁荣发展。

云南那边属于蛮荒之地,也只有爷爷打下大明江山之后才好好的开发利用。

之前的很多朝代根本没有好好开发,在西平候的镇守下,云南确实一直太平无事。

这样的大手笔,也只有在爷爷的手里才能发扬光大,之前的任何一个朝代,都没有像爷爷这样真正控制过云南。

如今云南相安无事,有两个原因。

一则是西平候沐英多年以来的镇守,与民休息;

二则是爷爷的全力支持,对于云南,爷爷的支持力度之大,是其他很多地区都不具备的。”

朱允熥这一番言论,慷慨激昂,直接震惊了朱元璋。

既给朱元璋戴了高帽子,同时又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和朱允炆一样,同意沐春的意见,但是分析了利弊,而且同时又肯定了爷爷朱元璋的所作所为,把主要的功劳都给了朱元璋。

朱元璋心想,这个帽子自己愿意戴,这个孙儿很有孝心,最为关键的是分析得有条有理,心态平和,比起朱允炆来还是要高上一筹的。

不过,朱元璋此时还没有做最后的抉择。

朱元璋的心中还有顾虑,那就是蓝玉等功臣的问题。

这些骄兵悍将,要么是大明的淮西勋贵,为大明立下大功,要么就是蓝玉等虽然没有伴随朱元璋打江山,但是在朱元璋打下江山之后,对于江山的稳固做出过突出贡献的武将。

没有一个是省油灯,朱元璋看见他们也头疼。

此时如果是把这些问题抛给朱允熥和朱允炆,确实是有失公允。

不过,这关系到大明的未来,朱元璋不得不慎重。

此时,朱元璋心里其实已经开始摇摆不定。

他不想杀蓝玉等人,可是又害怕这些人将来无论是朱允熥还是朱允炆继位后无法驾驭。

想杀了蓝玉等人,又担心将来大明无将可用。

朱元璋的头很大,这一刻,朱元璋怎么都淡定不了,完全是焦头烂额。

这两个孙儿比起来,目前朱元璋心里的那块天平已经开始慢慢向朱允熥倾斜。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