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理解万岁(1 / 2)

朱元璋的初心很好,让自己的这些儿子们为藩王,替大明驻守边疆。

只是,朱元璋还是低估了人心,忘记了西汉的七王之乱,与晋朝的八王之乱。

堡垒都是内部被攻破的,外部的危机往往能够轻松化解,而内部的敌人往往不会引起足够的重视。

历史的轨迹已经很清楚了,后来颠覆建文帝朱允炆江山的不是建奴,也不是其他的外敌,正是那个他引以为豪的老四朱棣。

往事不堪回首,历史也是如此。

历史的一幕幕,只要仔细推敲,总是能在尘埃中找到那些不为人知的轨迹。

人心之复杂,已经远远超出了朱元璋的意料。

即便是他的亲生儿子,也不会老老实实的待着。

尤其是那个老四朱棣,心思一直不单纯,从朱标去世的那一刻开始,他就已经做好了在‘王’字头上戴上那顶道衍为他精心准备的‘白帽子’。

这可不是一般的帽子。‘王’字头上加个‘白’字,那是皇!

朱棣的野心昭然若揭,只是朱元璋和朱允炆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尤其是那个怯懦皇帝朱允炆,一手必胜的牌,在他手里非但没有发光发热,反而全都搁浅。

朱元璋诛杀功臣悍将,再配合上建文帝朱允炆的骚操作,演绎出了历史上不可能的可能,靖难之役竟然成功了。

历史上藩王造反,除了朱棣之外,再无旁人。

当然,此时的朱元璋还不知道这些,还在憧憬着大明的未来一定会像他设想的那样,稳如老狗般地前行。

此时,朱元璋被朱允熥震惊到了。

沉思好大一会,朱元璋才从中回过神来。

“允熥,你说得很有道理,咱一定会认真考虑。

这些道理,你是怎么知道的?

难道有人教过你,或者是你从哪里了解过?”

朱元璋一脸的不可置信,他怎么都想不到这些理论连他老朱和朱标都没有弄清楚,却出自这个黄毛小子的口中。

朱元璋觉得匪夷所思,根本无法想象今天奉天殿的这些话,竟然出自朱允熥之口。

朱允熥当然明白朱元璋的想法,他知道朱元璋肯定会非常吃惊。

这些理论,都是朱允熥从历史的变通中总结演绎出来的,而朱元璋虽然经历丰富,但是对于整个历史的把握,自然不如朱允熥。

朱允熥非常认真研究过大明,以及各个朝代的历史。

对于风云变幻,大明的历史了如指掌。

尤其是对于大明的那些忠奸,早已经了然于胸。

朱允熥只是微微颔首:

“爷爷,这些知识,都是一些圣贤教过孙儿的。

孙儿之前顽劣不堪,但是孙儿深知肩上的担子很重,所以一直在偷偷学习,读了很多书。

本来孙儿还想着将来爹爹继位之后,替爹爹效力...可是,爹爹......”

朱允熥说着,眼泪突然夺眶而出。

男人的泪自然不轻弹,可是此时已经到了最伤心之处,开局死了爹,一瞬间,朱允熥便潸然泪下。

朱元璋本来还好好的,只是疑虑,突然朱允熥提到了朱标,再也绷不住了,急忙走上前,一把就搂住了朱允熥。

“孩子,可怜的孩子...”朱元璋搂得很紧,“咱知道,咱懂,这些年真的苦了你了,你确实是个孝顺的孩子...你为你爹考虑了这么多,不枉你爹这么多年来这么疼你。”

朱元璋说着,轻轻拍打着朱允熥的后背,偷偷擦拭着自己脸颊上的些许泪水。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