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幸福就是如此简单59(1 / 2)

边城,这座充满着人文自然风景的小城,对于他们来说,不仅仅是第二故乡,更是心灵的归宿。

海天在这里度过了八年的时光,大学4年,工作4年。他的青春岁月都在这座吊脚楼盘桓山脚、织满峒河,水车石碾占据溪边、点缀田野的地方留下了深深的印记。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承载着他美好的回忆。

尤雅在这里出生,六岁时才离开。土家的木叶,苗家的大鼓,成为了她童年梦中最美的旋律。这里的山水,这里的人情,都在她的心中刻下了难以磨灭的痕迹。

郝美华的边城情结更是深厚。1957 年,她怀揣着为艺术献身、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理想,来到边城参与湘西民族歌舞团的组建。然而,命运却对她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1969 年,正当她的艺术事业如日中天之时,她一夜之间成为了边城最小的走资派,被下放到边远、贫穷的天山县。尽管在这里她曾遭受过不公正的待遇,但这 12 她的人生经历却成为了她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她的爱情在这里开花结果,她的艺术在这里成长成熟,浓浓的乡情深深地扎根在了她的心底。

如今,年近古稀的她,常常在梦中回到这片魂牵梦绕的土地。当她再次踏上边城的土地时,内心的波动如潮水般汹涌。眼前的一切,熟悉而又陌生。那古老的吊脚楼,依然静静地矗立在山脚下,峒河依然在静静地流淌。水车石碾,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她漫步在溪边,感受着微风拂面,听着流水潺潺,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年轻的时代。

小车一路飞奔,向着边城进发。郝美华的思绪比车速更快捷的飞到了边城,飞到了歌舞团,一切是那么的真实美好。仿佛中,她走进了曾经工作过的歌舞团,看着那熟悉的舞台,心中涌起了无尽的感慨。这里见证了她的青春,她的梦想,她的坚持。她闭上眼睛,回忆起曾经在这里度过的每一个瞬间,那些排练的辛苦,那些演出的辉煌,那些与同事们一起奋斗的日子。

她来到了曾经居住过的地方,那间简陋的小屋,如今已经破旧不堪。但在她的眼中,这里依然充满了温暖。她轻轻抚摸着那扇破旧的门,感受着岁月的痕迹。在这里,她度过了人生中最艰难的时光,却也收获了最真挚的情感。

边城的一切,都让她感到无比亲切。这里的人们,依然那么淳朴,那么热情。他们用微笑和问候,迎接这位远方归来的故人。郝美华的眼中闪烁着泪光,她知道,这里曾经是她温暖的家,这里才是她心灵的港湾。

话说回来。郝美华端坐在前排副驾驶座座位上,而海天与尤雅则肩并肩坐在后排。他们二人手牵着手,头紧紧依靠在一起,彼此相依相伴,谈笑风生之间,每一句话都离不开那座神秘而迷人的边城。

在这愉快的交谈之中,边城仿佛化作了一幅栩栩如生的历史风情画卷,展现在他们眼前:古老而悠长的石板街道,弥漫着岁月的痕迹;香脆可口的醋萝卜,散发着诱人的香气;古朴灵动的吊脚楼,宛如一颗颗璀璨明珠点缀其间......这些尘封已久的陈年往事和风土人情,构成了一幅充满诗意的美丽画卷。

随着话题的深入,尤雅渐渐沉浸在这美好的氛围之中,不知不觉间便进入了甜美的梦乡。她自然而然地躺倒在海天的大腿上,安静地沉沉睡去。而此时此刻,郝美华与海天却毫无困意。

想到就要回到阔别的故地,见到和自己共同奋斗的同事,见证边城变迁的朋友,郝美华就心潮澎湃。

海天思考的是到边城后如何开展工作。

江山市距离边城230公里,如今通了高等级公路,路面宽敞平坦,小车轻轻松松就能跑到100码的速度,两个多小时就到了。

8 年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在人生这本厚重的履历簿里,它占据着不轻不重的分量。这段时间恰如人生最灿烂辉煌、意气风发之时,可以尽情挥洒才情、激昂文字、指点江山。在这 8 年里,海天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好友。虽然大家如今散布各地,平日里疏于联络,但真正的知心朋友,其情谊始终长存心间。

为了在郝美华和尤雅面前展现出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刚上车坐下,海天便迫不及待地拨通了好兄弟武哥的电话:

“喂,武哥吗?好久不见啊!我是海天,今天我要去边城处理一些事务。

我们一行四个人,对,四个人。要住宿吗?不住宿,下午返回江山。那我给你们安排中餐,好,谢谢武哥。快到边城时电话联系,好。”

与海天通话之时,武哥正在矮寨山上。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斑驳的光影落在武哥的迷彩服上,产生更加迷幻的效果。他弯着腰,仔细地在草丛中寻找着苁菌。这里的空气清新,带着淡淡的草木香气,让人心旷神怡。

将还带着与海天通话的余温的手机放进裤子口袋里,武哥心情i舒畅地站在矮寨山上,遥望着边城的方向,心中充满了对海天的思念和期待。他知道,今天的见面将会是一次难忘的经历。

当武哥匆匆赶到边城大酒店时,他的心中有些忐忑。他意识到自己的形象有些邋遢,担心会给海天和他的朋友们留下不好的印象。然而,他的脸上始终洋溢着真诚的笑容,那是他内心的真实写照。

海天与武哥相见时,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但随即被深深的感动所取代。他紧紧地拥抱着武哥,感受着那份真挚的情谊。在介绍郝美华母女时,武哥的眼神中流露出亲切和温暖,他微笑着向她们打招呼,尽力让自己显得更加随和。

尤雅的目光在武哥身上停留了片刻,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好奇。她原本以为海天口中的武哥会是一个文质彬彬的人,却没想到他竟是如此朴素。但在武哥那真诚的笑容中,她感受到了一种别样的亲和力。

在边城大酒店的包房里,武哥热情地招待着大家。他的话语虽然朴实无华,但却充满了真诚和关怀。尽管他的外表与传统意义上的文人相去甚远,但他那颗善良、朴实的心却让人感到无比温暖。

随着时间的推移,尤雅对武哥的印象渐渐发生了改变。她发现,武哥的朴素正是他真实、坦率的体现。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武哥如同一股清流,让人感到宁静和安心。

有着良好修养的尤雅,用自己那无懈可击的言行举止,将刚刚见到武哥时他所留给自己的那种不修边幅且粗俗不堪的形象巧妙而又完美地隐藏了起来。

要知道这可是海天非常欣赏的哥们儿啊!俗话说得好: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既然能够成为海天的朋友,那么武哥肯定也拥有着深藏不露的过人之处。果不其然,没用多长时间,尤雅便深刻体会到了什么叫做“人不可貌相”和“真人不露相”。

在宴席期间,大家一起举杯畅饮,回忆过去的点点滴滴,诉说彼此之间的深厚情谊,这种场景自然是无需多言的。

等到酒足饭饱之后,便是兄弟分别的时候了。海天与尤雅母女一同前往州民族歌舞团黄老师的家中。

黄老师是位德高望重的民族音乐专家,他与郝美华年龄相仿,两人既是歌舞团的同事,又是亲密无间的挚友。更为巧合的是,他们两家曾在同一年被下放到天山县,共同经历了那段艰苦岁月,可以说是同甘共苦、患难之交。因此,两人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

当这两位曾经一起度过艰难时光的老同事、老朋友再次相见时,心中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这种亲切的感觉无法用言语来形容。

黄老师虽然已年近七旬,头发也变得花白,但他依然精神矍铄,容光焕发。他说起话来风趣幽默,时不时还会发出爽朗的笑声,让人感到十分愉悦。

寒暄过后,海天便在书房里与黄老师畅谈关于音乐创作的事宜。黄夫人则迫不及待地先打电话给几位好友,将郝美华到访的好消息告诉他们。随后,她便陪着郝美华在客厅里愉快地聊天,分享着彼此的生活点滴。

故人久别重逄,便有诉不完的相思,道不尽的往事。

半小时后,朋友们闻讯先后赶到了黄老师家里,一群好朋友见面,说不完的思念话,叙不完的旧情谊,欢声笑语塞满了整个房间。

海天和尤雅感到这是一种热烈、沸腾、亲切、和谐的氛围。

正事办完后,郝美华被故交好友留在了边城。海天和尤雅返回江山市。

返程途中,两人看着窗外不断后退的风景,心情格外舒畅。突然,尤雅想起了边城的醋萝卜,那独特的味道让她念念不忘。于是,她提议道:“我们先去红旗农贸市场逛逛吧,我想买些醋萝卜带回去。”

海天欣然同意,他也想看看这个农贸市场有什么特别之处。车子一路疾驰,很快就到达了目的地。

市场门口人潮涌动,吆喝声、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好不热闹。走进市场,里面更是人头攒动,人声鼎沸。海天和尤雅艰难地在人群中穿行着,一边寻找卖醋萝卜的摊位,一边感受着这座城市的烟火气。

然而,他们发现这里已经不是记忆中的边城了。曾经光亮的石板街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宽阔的柏油马路;那些低矮的吊脚楼也消失得无影无踪,放眼望去,只有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这里的一切都变得陌生起来,让他们心中不禁涌起一阵失落。

尽管如此,尤雅还是兴奋地在各个摊位间穿梭,寻找她心心念念的醋萝卜。终于,在一个角落里,她找到了一家卖醋萝卜的小摊。经过一番挑选,她满意地买下了一斤醋萝卜。

离开农贸市场,回到江山市区,已经是下午五点了。两人带着醋萝卜,来到了小伍鱼头馆,准备享用一顿美味的鱼头大餐。这家餐馆以其鲜美的鱼头汤而闻名,每次来这里吃饭,都是一种享受。

饱餐一顿后,他们才心满意足地回家休息。虽然这次边城之行有些许遗憾,但正经工作办得顺利,还能够品尝到美味的醋萝卜,也算是不虚此行了。

洗漱过后,尤雅心情愉悦地坐在餐桌前,准备品尝她最爱的边城醋萝卜。她满心欢喜地打开包装,眼神中充满了期待,仿佛那熟悉的味道已经在她的鼻尖萦绕。 然而,当她咬下第一口时,脸上的笑容瞬间消失了。她皱起眉头,低声埋怨道:“这醋萝卜的味道怎么变了?没有以前那么好吃了。”尤雅的眼神中透露出失望,她不禁想起了曾经的边城,那里有着独特的韵味和宁静,而现在,这一切都在渐渐消失。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