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老父老母争相进城了心愿74(1 / 2)

盛夏时节,阳光灿烂,海风轻拂。在这个美好的季节里,海天的父亲海深决定进城一趟。儿子海天离异多年,一直未娶,父母为他着急。听说海天处了对象,老父老母都很高兴。二老商量,决定由老爷子先去探个究竟。因此老爷子这次进城具有特殊的意义。

老爷子虽然已经 82 虽高龄,但身体却十分硬朗。他有着惊人的体力,可以挑起 80 多斤的重担,一天甚至能够行走 80 多里路!这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说都绝非易事,更何况是一位年逾八旬的老人呢!

然而,老爷子有一个与生俱来的毛病:晕车。只要一坐上汽车,他就会感到头晕目眩、反胃作呕,仿佛整个世界都在旋转。那种难受的感觉让他觉得天旋地转,呕吐得一塌糊涂。每次晕车之后,他就像是生了一场大病一样,需要好几天时间才能慢慢恢复过来。

正因为如此,老爷子在本县范围内出行时,从来不愿意坐车。无论是去拜访亲友还是办事,他都会选择依靠自己的双腿步行前往。而这次进城探望儿子和未来儿媳,也不例外。老爷子早早起床,背着简单的行囊,一步一个脚印地踏上了进城的道路。

海天的老家白鹤坪远离市区40多公里,两地有乡村公路相连,步行进城,只要注意往来车辆,没有其它安全问题。海地一直沿公路缓缓前行,欣赏着沿途的自然风景,感受着大自然的清新气息。虽然路途遥远,但他并不觉得疲惫。对他来说,这样的旅程更像是一种享受,一种与自然亲近的方式。

老爷子的坚持和毅力令人钦佩不已。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健康和生活的意义,同时也展现了对家人深深的关爱之情。或许正是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让他在岁月的磨砺中依然保持着年轻的心态和强健的体魄。

年轻时,海深步履如风,每小时可步行12里以上。毕竟岁月不饶人,如今走路慢了很多,时速只能达到七八里的样子。

这一次,老爷子天刚破晓的时候出发,开始路上无一行人,唯有他这个早行人。他沿着公路一步一步向前走着,80 多里的漫长旅程,他整整走了 12 个小时之久,直到太阳渐渐西沉,夜幕降临之时,方才抵达进城。

进入城中后,老爷子没有丝毫停顿,径直朝着小女儿海鸥的家走去。

海鸥的家就在小儿子海地家后面,那是一栋两层高的小楼。相比之下,住在自己女儿家比住在儿子家要方便得多。不仅食宿条件更好,而且无论是清晨还是深夜,想要见一见大儿子海天或者小儿子海地都会变得容易许多。

二儿子海天独自一人住在海地家的一楼,但是那里的家具并不是很完备,饮食方面也不太方便;而小儿子海地的家虽然应有尽有,没有任何欠缺,可惜住在三楼,对于一个已经八十多岁高龄的老人来说,上下楼梯实在太过困难。所以,一般情况下,老爷子更愿意住在女儿海鸥的家里。

老爷子走了八十多里路后,真的非常疲惫不堪,仅仅吃了一小碗饭后,便去洗了个澡然后上床睡觉了。其实他心里特别想跟孩子们聊聊天、拉拉家常,可是疲倦至极的身体根本不允许他这样做。

老爷子进城的消息,是第二天上午海鸥用电话告诉海天的。

老爷子不能坐车,以80多岁的高龄步行80多里,进城看望儿女,相当不容易,这得下多大的决心。

这是老爷子最后一次进城看望儿女,了却最后一桩心愿。此后直至离世,他再也未曾进城。要进城,须得步行 80 多里,如此遥远的路途,老爷子实在是无力跋涉了。

在交通如此便利的今天,哪怕是年轻力壮的人,又有谁愿意徒步走 80 多里呢?更何况是一位 80 多岁的老人?

听说海天找了女朋友,却因这样那样的原因,一直未能带回家给老人看看。老爷子实在等不及了,便亲自进城来了。

海深一生共育有 6 个孩子,3 儿 3 女,海天排行老三,上有一兄一姐,下有二妹一弟。

海天自幼聪明懂事,深得父母喜爱。

老爷子至今仍记得,海天 6 岁时便随他上山砍柴,10 岁就开始勤工俭学,12 岁就已在深山老林里学会了挖瓢瓜,14 岁就利用寒暑假到生产队出工,为家里挣工分了。

海天还是最有出息的孩子,35 岁就在市里当上了七品芝麻官,着实给海家长了脸。这样的孩子,做父母的谁能不疼爱呢?

当得知海天离婚后,老爷子一方面为儿子解脱了而高兴,一方面又为儿子担忧,净身出户不说,还欠了一屁股债,何时才能找到合适的伴侣呢?尽管老爷子明白,海天的婚事只能由他自己去把握去解决,他们就是操心也是白操心,但老爷子还是想亲眼看看,海天这次找的究竟是个怎样的女人?只有亲眼见到了,他才能安心。

听海天说,老爷子步行 80 多里进城,只为与她这个未来的儿媳见一面,尤雅好不感动,就请老爷子和海地、海鸥他们晚上到玉楼东吃晚饭。海天愉快地替亲人们答应了。

玉楼东是数一数二的品牌大餐馆,湘菜和粤菜做得十分地道,讲台面的人都喜欢在这里请客吃饭,生意相当火爆。

老爷子还是第一次到如此排场的大餐馆吃饭,心里非常高兴。一走进玉楼东,他就被里面豪华的装修所震撼,眼睛都不知道往哪里看了。见到满桌子的佳肴,有的还是他没有吃过的,老爷子感动地对尤雅说:

“孩子,让你破费了,这一桌子得千儿八百吧。”

“不就一餐饭吗?花不了多少钱。只要您老高兴,花点钱是应该的。”尤雅轻描淡写。

“没想到,老到这把年纪,还能享到你的福啊!”老爷子热泪盈眶。

“应该的,应该的。老伯伯的身体这么健康,往后的好日子还长着呢。”尤雅一边说话,一边夹了一个大闸蟹。

饭菜可口,气氛融洽,这顿饭大家吃得都很舒心。

吃完饭,一行人走出玉楼东。此时,天已经黑了,城市的灯光璀璨夺目。老爷子望着尤雅,心中满是感慨。他知道,这个女孩不仅善良,而且非常有孝心。他悄悄的叮嘱海天,一定要好好珍惜身边的人。

回到家里,尤雅陪老爷子聊天。老爷子坐在沙发上,望着窗外的夜景,心中思绪万千。他想起了自己年轻时的艰辛,想起了为了生活所付出的努力。如今,他虽然已经年迈,但却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幸福。他知道,这一切都是因为尤雅的出现。他感激上天的眷顾,让他在晚年还能遇到这样一个好女孩。

尤雅露出赞许的目光,微笑着说:“伯伯,您老 80 多岁,还能行走 80 多里,当真了不起!”

“年纪大了,的确是走不动了。这次可能是我最后一次走这么远的路了。还不是想看看你,一下子格外有了精神。”老爷子面带微笑,眼神中透露出对尤雅的喜爱和欣赏,他的语气轻松而又温和。

尤雅暖声说道:“谢谢您老的关心啊!”她的声音中充满了感激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一丝温柔。

“关心儿女的婚事,是父母的义务,有什么好谢的。我想问问,你和天儿是怎么认识的?”老爷子的表情变得认真起来,他的目光中透露出一丝好奇和期待。

“俗话说,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我和海天是经过我妈妈的学生介绍认识的。”尤雅的语气淡淡的,她的眼神中闪过一丝回忆。

“说得好。我听说,现在的女人都爱钱,天儿现在是个穷光蛋,你怎么看上他的?”老爷子要试探一下尤雅的心。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狡黠,同时也带着几分担忧。

尤雅微微一笑,她的眼神中充满了坚定和真诚,“伯伯,我相信爱情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我看重的是海天的人品和才华,我相信他会有出人头地的一天。”

老爷子听了尤雅的话,心中暗自欣慰。他看着尤雅,眼中的赞赏之情愈发浓烈。

尤雅面带微笑,补充说道:“现在谁个不爱钱呢?老实说,我也曾经犹豫过,但我更看重一个人的人品和才能。海天的人品好,文才出众,这样的好男人也难找啊!我爱的是他这个人啊!”

老爷子微微点头:“你说的倒还实在,不是我夸自己的儿子,我们天儿的人品好得没得说,文才也很不错,跟着他可靠!你能如此看天儿,不简单。有你这样的女人在他身边照顾他帮助他,我就放心了。”

“物质条件差一点,不要紧,只要二人感情好,有信心有能力,经过努力就可以改变;要是人品不好,那是无法改变的,就会害人一辈子。”望着老爷子犹如千年古松饱经沧桑的脸,尤雅进一步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说得好!难怪天儿那么对你痴情了。天儿的眼光不错。果然找到一个好女人。我会天天求菩萨保佑,祝你们百年好合!”老爷子说这话的时候,脸上已经绽开满意的笑容。

“请您老放心,有您的祝福,有您的保佑,海天会好的,我们会好的。”想不到第一次和老爷子说话就这样融洽,尤雅的心暖暖的。

将老爷子送到海鸥家里后,两人回到屋里,尤雅和海天聊起了老爷子:

“嘿,海天,真没想到你爸都这么大岁数了,头脑居然还如此清醒,说起话来也是一套一套的。”

“那可不,我爸在我们村里可是出了名的铁齿铜牙呢!他也就六岁的时候上过一年私塾,但架不住人家聪明好学啊,像什么《三国演义》、《封神榜》、《隋唐演义》这些书,他都是倒背如流的。再加上他以前当过兵,走过不少地方,见识也多,所以口才特别好,会说话。”提到自己的父亲,海天的脸上不禁露出了几分自豪与得意。 他顿了顿,接着说道:“在上个世纪 70 年代初的一个春天,我们村里闹饥荒,家里已经连着好几天都揭不开锅了。实在没有办法,我爸只能一个人出门去寻找副业,想办法赚点钱买点米回来渡过难关。当时他身上一分钱都没有,但就凭着那张嘴,走遍了附近的村落。直到半个月之后,他才终于在巴东的一个村子里找到了一份活儿干。又过了一个月,他带着整整 200 斤大米回家了,这才让我们一家人顺利地熬过了那场饥荒。”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