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三千大道,归一而已83(1 / 2)

在浩渺的天地之间,张三丰的太极之道与圣贤之书的深邃之道激烈交织,宛如天地交响,使他领悟不凡。

隐约之中,张三丰的太极武道展现出突破现有境界的征兆。

要知道,他此刻的太极武道已臻至一品天阶。

然而,前方的道路并非坦途,充满未知的挑战。

藏书阁内,无形的灵力弥漫,如同涟漪般在楼内回荡。

伏念感叹道:“张真人通天彻地,洞察万物奥秘,领略宇宙无垠,深厚的机缘方能于圣贤典籍中寻得此等契机。”

张良目光闪烁,赞叹不已:“平生所遇,无人能及张真人之万一。”

小虞撇嘴道:“荒谬!我师乃世间至尊,你平日所见之人,岂可与我师相提并论?”

晓梦眸光流转:“师父之道超凡脱俗,弟子唯有紧随其后。”

……

张三丰读罢一卷,轻轻放下,又取来另一卷。

瞬息间,楼中风起云涌。

“这……怎么可能?!”

荀况失声惊呼。

张三丰周身的气息变幻,手中的古籍也绽放出沉寂千年的光芒。

这意味着,张三丰又一次与书中的道合为一体。

荀况的目光紧紧盯着张三丰,眼瞳几近瞪出。

他曾因融合一卷圣贤书中的道,才有今日之境。

因此,荀况深知每卷书中的道皆独特,难以兼得。

三千大道,归一而已。

然而世人修道,仅能择一而行,如同行走于众多岔路中的一条。

小圣贤庄藏书阁中的原着,即便蕴藏着圣贤真意,即便是最幸运之人,也只能与其中一卷产生共鸣。

唯有道心相通,方能引发共鸣。

而每个人的道,皆独一无二。

此时此刻,张三丰的状况似乎颠覆了这个常理。

对荀况来说,这犹如推翻了常识的根基,让他难以接受。

但事实不容辩驳。

张三丰的确与书中的道交融,激发出强烈的共鸣。

且散发出的气息与之前又有不同。

这无疑是另一条独特的道。

伏念轻叹:“张真人果真非凡人所能理解!”

颜路和张良同样震惊,目瞪口呆。

“未曾料想世间竟有张真人这等奇人,我们先前真是井底之蛙。”

晓梦眼神熠熠生辉,平静的面容上绽放微笑。

拜张三丰为师,或许真是她此生最明智的抉择。

片刻后,张三丰再度放下手中的书卷,取来下一本。

实则,他无法解读书上的文字。

然而,书籍中的内容,张三丰却了然于心。

因为,圣贤之道透过文字与他的道直接交融、碰撞、共鸣。

这等于是将那道传授于张三丰。

如同一人将内力灌注他人体内一般。

比起理解文字内容,直接领悟圣贤之道更为直指本源,速度也快得多。

研读圣贤之书,往往需耗费数十年,乃至更久,才能领悟其道。

而与圣贤遗留的道交融,却能在顷刻间领悟其真谛。

翻开第三卷书,张三丰身上又散发着截然不同的气息。

荀况眼中的惊讶转为由衷的敬佩。

他拱手向张三丰行礼。

这一礼,是对真仙的敬畏,对神明的崇敬,对大道的膜拜。

能感悟不同的道,说明张三丰对道的领悟已达难以想象的境地。

那是荀况遥不可及的领域。

传说中的真仙境......对此,荀况唯有仰望与敬佩。

转瞬,张三丰又拿起第四卷、第五卷、第六卷......

众人的震惊逐渐变为麻木。

晓梦的目光愈发明亮。

一人融汇百家之道,这始终只是传说。

一个遥不可及的幻想。

无人曾实现过。

大道殊途同归,这是每个修道者耳熟能详的道理。

然而修道之途,不可能遍历所有道路。

这也是修道的基本常识。

但今日,张三丰打破了这个常识。

众人的世界观正在颠覆。

紧接着,更让荀况等人难以接受的一幕上演。

张三丰翻开了儒家先贤的典籍。

他身上紫气蒸腾,生机盎然。

“张真人研读的是儒家典籍?”

颜路瞪大了双眼。

作为小圣贤庄的二当家,他对这些儒家经典再熟悉不过,但他只能通过文字揣摩圣贤真意。

然而,张三丰明明是道门中人,首次研读藏书阁内的儒家经典,居然能与圣贤之道交融,与圣贤之意志共鸣。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