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6.5-糖葫芦串(1 / 2)

小笛家住首善街,祖上是盐商,后来家道败落,到了老爷子这一代,只剩下了一座老宅。但总算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小笛打小就好一口糖葫芦,而且一般的糖葫芦不吃。家里的王管家,寻遍了老城乡,才选中了十八街的李记。小笛每天都要吃一串。

到了大开春时,老爷子重病不起,临走前把家交给王管家让他照顾好。小笛办完丧事后,王管家劝小笛找个活计,将来有口饭吃。可他却依然我行我素,坐吃山空。

入冬的一天,王管家忽然带小笛来到一间窝棚前说:“少爷,家里欠了很多债,我把老宅卖掉还债了,打今起,您只能住这了,往后什么都得靠少爷你自己了。”

王管家拿出还债剩下的二十块大洋,给小笛就回老家了。小笛哪里肯信,回到老宅,却被新换的门房轰了出来。他没辙了,只好住进了窝棚。

第二天,小笛糖葫芦瘾犯了,一路打听找到了李记,摸出一块大洋买了串糖葫芦。小笛边吃边往回走,忽然听到伙计叫:“爷,您忘了拿钱。”他回头问:“什么钱呢?”伙计回答:“一串糖十个大铜板,得找您余钱呢。”小笛很惊讶:“一串才卖十个铜板。”伙计点了点头。

小笛追问:“那你们送到首善街小笛家是多少钱呢?”伙计摸摸头说:“咱家一直都是这个价呀。”“可每月王管家报账时,一串可是一块大洋啊。”小笛突然明白了,合着是王管家一直在虚报账目,大洋十有八九进了他的腰包。

小笛气坏了,立马直奔王管家老家,谁知家里人却说他压根没回。返回天津后,小笛还是咽不下这口气,打听了半个月也没找到王管家,只好认倒霉。眨眼一个月过去了,小笛口袋里的钱花光了,他四处找活计,却没人瞧上眼。

这天晚饭上,小笛饿得难受,用凉水灌饱肚子后,一个人晃荡到了万国桥上。小笛心里一阵凄惶,不由得动了轻生的念头。他站在护栏,心一横,眼一闭,抬脚就往桥下迈去。没成想,身后突然冲过来一个人,死死的拽住了小笛说:“你年纪轻轻,为什么要走这一步啊?”

小笛定定神,就把遭管家算计的事讲了出来,这人听后十分惊奇:“合着您就是小笛少爷啊,我是李记堂铺的李掌柜啊,我也被王管家给算计了。”原来王管家瞄上了李记的买卖,想出高价盘下来。李掌柜没答应,王管家就找了俩混混,天天来找茬闹事,买卖没法做了,最后只好转给了他。

小笛听后气坏了:“我这就找老东西算账去。”李掌柜却拦住了他,拿出五块大洋说:“李少爷,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他拿这当本钱,先做点小买卖,把肚子填饱再说吧。”

回到窝棚,小笛琢磨了半宿,觉得李掌柜说的没错,他想到了个营生,卖糖葫芦。第二天,小笛就在一家糖葫芦摊前瞅了半天,然后买来冰糖和山里红,照猫画虎做了起来。没想到瞅着容易做起来难,他做出来的糖葫芦特难吃。于是,小笛又去给一个糖葫芦摊当帮工,不要工钱。

半个月后,他终于学会了做糖葫芦。辞工后,小笛把做好的糖葫芦往稻草堆子扎上一插,在老城乡一带叫卖。到了腊月,买卖有了起色。腊月二十九,小笛一路叫卖,不知不觉到了十八街。在小笛进门前,他果然发现了王管家的身影。

小笛真想冲过去和他算账,但想到李掌柜说的话,还是忍住了。正在这时,忽然过来俩混混,要了两串糖葫芦,其中一个咬了一口后,突然把糖葫芦一扔说:“小子,你这玩意全是籽,也敢说是糖葫芦?”他夺过稻草堆子就是一通踩。小笛和他讲理,却挨了一顿揍。

小笛憋着一肚子气回到窝棚后,发现里面一片狼藉,山里红全被踩烂了,散落一地,熬糖稀的锅底被砸了个大窟窿。先是混混找茬,紧接着就是窝棚被砸,一准是王管家指使人干的。想到这里,小笛更加撮火了。

第二天就扛着稻草堆子子直接来到了十八街,在李记对面吆喝起来:“好吃不贵的糖葫芦,九个铜板一串,不好吃不要钱。”这一喊立马招来了不少人,王管家闻声出来一瞅,发现是小笛,就装作不认识。走过来说:“小子,给爷来一串。”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