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科技圈也是一个江湖44(1 / 2)

公司交接没这么快,还得等软件包业务开发出来后,收到剩下的款项,他们才能走,这是签订合同的前提条件。

Zip2公司,艾伦的持股也变为了0。

艾伦看着账上的美金,感觉心里空荡荡的。

瘫坐在办公椅上,看着天花板,他有点不知所措了。

创立的第一家公司没了,他高兴的同时也感到了迷茫。

想过压价用600美金,买下唐川和莫尔戴维多风险投资公司手上的股份,但最后还是放弃了。

杰弗里肯定不会同意,再说了,他手上的这点钱完全不够买下他手里的股份。

而且,就算买下来了,但这里是美利坚,注定了公司创始人不能持有太多的股份。

不可能像华国一样,实控人持股比例上市前可以达到90%以上。

一般在美利坚的上市公司,实控人持股达到30%以上的,都很少很少,大多十几个点,甚至几个点。

为何?

因为美国融资更猛,资本的力量更恐怖。

在公司创业初期,就已经被各路资本瓜分完了。

特别是好项目,更是疯狂争抢,各路资本围猎。

上市公司创始人被赶出公司的例子每年都在发生,上市公司创始人都这样,更何况还没上市的。

这个比例非常吓人,根据有关统计显示,超过三分之一的创始人被赶出公司。

想到即将到账的1000多万美金,他想立马就回国造光刻机。

他仔细想了想,还是按下了这股冲动,因为他想起了光刻机霸主阿斯麦的发家模式。

阿斯麦光刻机在1991年的时候,他的PAS5500这个机型卖爆了,从这一年开始,他正式逆袭翻盘,走向他的王者之路。

但是,真正把阿斯麦推向封神王座的,还是2002年。

在2002年之前,大家都在157纳米的高墙之下,撞得头破血流。

没有哪一家能够突破157纳米,并且大家都认为极限了,个个都垂头丧气的,没有更好的办法,但是这时候,台积电的林本坚博士提出了浸没式工艺。

他提出157纳米不能再往下进行,是因为之前都是干法工艺,如果改变工艺,采用浸没式的话,紫外光进过折射后,就会变得更细。

这个想法刚推出来的时候,大部分业界人士都是反对的,甚至有人跟张忠谋说,让这个林本坚闭嘴,不要瞎叫唤。

大多数行业内的人都不看好这个想法,唯有阿斯麦采纳了这个建议。

他就把工艺退回到193纳米,然后用浸没式工艺开发出来45纳米,28纳米,甚至越来越节点,可以推到7纳米,5纳米甚至1纳米。

只有阿斯麦去付诸于实践,采纳了林本坚博士的建议,然后阿斯麦推出了EUV光刻机。

这单台的EUV光刻机设备售价都在1.2亿欧元以上,说它是印钞机也不为过。

阿斯麦这一点其实也是有前兆的,因为他里面有很多天才的工程师。

当然,最主要的还是他背后站着的美国爸爸。

有钱任性,敢于尝试。

赚到钱后,把阿斯麦收购了?

摇了摇头,这个想法太天真了。

阿斯麦也只是被选中的企业,就算你收购成功了,老美也会推出其他的替代品,例如尼康或者佳能。

更何况,完全没有机会收购他,因为过不了审核那一关。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