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广陵王刘胥(1 / 2)

三公九卿乃是国之重臣,从夏朝一直延续到了现在。汉景帝时期,九卿有了明显的规划。这份奏章便是九卿之一的大司农提出的,什么是大司农呢?简单来说就是现在的国家财政部部长,不仅掌管国家的税收,以及国库的储存以及支出,还负责国家各个地方的物价管理。

奏章上就写了三点。第一,匈奴内战,近几年无战事,可以减少边关驻防,减轻国家费用支出。第二,由于皇帝治理有方,上天垂怜,连年丰收,导致谷物价格低廉,百姓利益受损。第三,建议京师的谷物以后从附近五个大郡进行采购,这样不仅可以减少费用(因为京师的谷物大多需要漕运),降低成本,还能提高效率。第三,建议在匈奴与汉的边境设立仓库,低价收购谷物,一方面可以为战事做准备,另一方面,也可在谷物高价时卖出,提高国家收入,这种仓库后来被称为“常平仓”。

刘徇闭上眼睛,仔细琢磨着常平仓的意义。

其实,从长远角度来看,这个常平仓的设置就像是给百姓做的一个保护一样,很有远见。他的道理很简单,在市场粮价低的时候,适当提高粮价进行大量收购,使朝廷储藏粮食的大谷仓都充满了粮食。在市场粮价高的时候,适当降低价格进行出售。这一措施,根本目的是,既能避免“谷贱伤农”带来的危害,又防止了“谷贵伤民”的影响。此计甚妙!

随即,提笔,写下了“准奏”二字。

他觉得,此刻的大司农耿寿昌站在了为天下人敢做敢想的一方,随即赐了一道圣旨,封耿寿昌为“关内侯”。

刘徇小心翼翼地从桌上的取出密件,心跳有些加速,手指微微颤抖。他深吸一口气,慢慢拆开信封,里面的纸张散发出一股淡淡的墨香。他的眼睛迅速扫过信件上的字迹,突然间,瞳孔猛地收缩,整个人僵住了。

信件内容映入眼帘:“刘延寿与刘胥,私下来往信件,欲反之。”他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脑海中瞬间一片空白。紧接着,震惊的情绪如同狂风暴雨般袭来,他的呼吸变得急促,胸口仿佛压了一块巨石。

刘徇猛地站起身来,手中的信件被他捏得皱巴巴的。他的脸色由苍白迅速转为铁青,眼中燃起熊熊怒火,咬紧的牙关几乎要发出咯咯的响声。他狠狠地将信件拍在桌上,发出一声闷响,仿佛要将桌子砸穿。

“混账东西!”他低吼着,声音中充满了愤怒和不甘。片刻后,他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脸上的怒色逐渐消退,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冰冷的平静。将密信,放在蜡烛上,烧着了。

刘徇缓缓坐回椅子上,眼神变得坚定而冷酷。他知道,接下来他必须做出最冷静、最果断的决策。

夜幕降临,广陵王府笼罩在一片静谧中,只有几盏宫灯散发出微弱的光芒,映照着皇室特有的金碧辉煌。大殿内,刘宝跪在地上,心无旁骛地认错,声音低沉而坚定。他的眼前是一架古朴的琴瑟,琴弦微微震颤,仿佛在诉说着无尽的往事。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