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不知敌来的炳桑国23(1 / 2)

第二日发炳桑国的北方边境,百姓陆续知道了乾梦国大军要来了的消息,有点财力的百姓纷纷出逃,城里乱作一团。泰安侯安排人不停地砍树造车,召集多余的牲口拉车,想要护送百姓安全离开。

等不到京都救援的泰安侯,一边帮助百姓逃离,一边叹气。不知自己百年之后,是留下城池失守的骂名,还是保护百姓安全撤退的盛名。

生当作人雄,死亦为鬼杰。事到如今都无所谓了,自己问心无愧。

“启禀侯爷,城楼上被人射上了一支木箭,箭上还插着一封信,信上写着要您亲启。”副将军文诚启手里拿着一封信和一支木箭,来到了泰安侯的屋门口说到。

“把信给我吧。”泰安侯抬起手,示意副将把信给自己。

拿过信,泰安侯拆开信封打开里面的内容,见里面写到:

“泰安侯安好!

听闻今日侯爷在如此危局,仍能先以百姓生命为先,令本王十分敬佩,眼下本王五十万大军降临此地攻城在即,所遇之敌将俱成齑粉。本王怜惜尔一身本领兼备爱国爱民之大义,特建议如下:

一、如侯爷愿意开城门投降,本王可承诺尔等官职如旧,不动侯爷领地一草一木。

二、若侯爷一意孤行负隅顽抗,城破之日就是尔等与该城百姓亡命之时。是降是战,三日后大军降临时,城头举起白旗打开城门为标识,请将军三思而行,给本王一个满意的答复。

乾梦国国王:胡森”

泰安侯拿着此信,仰天长叹,半响不语。

最后干脆将此信丢给副将文诚启,然后说到:“文将军看看此信,可有想法,时日无多了,有什么话但说无妨。”

文诚启捡起此信看了一遍,然后仍是坚定的看着泰安侯,说到:“末将愿追随侯爷!”

此话一出,泰安侯意味深长的看着副将文诚启,那沧桑的脸庞上,抽搐了两下,似乎很是动容,然后说到: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家兴亡,官吏有责!天下是百姓的天下,但是国家,却是我们官员打造出来的国家。你我吃官饭多年,危难之时没有逃跑的道理,只能选择赴死,以成全这对国家的忠义。”

“那么,末将也一样!”文诚启深出了一口气后,语气依然坚定。

泰安侯听闻副将如此忠烈,忍不住问到:“文将军想过我们有可能亡国吗?”

“末将并不相信会亡国,末将相信极光教的各位长老,不会坐视不管的。”文诚启将军今年刚刚二十三岁,曾是上一届的武状元,但说话的语气却是清脆无邪。

此时的炳桑国的京都上下仍是热闹非凡,夜色朦胧之下,炳桑国的相国鲍叔,已经通过义慧国苏戈青的牵线,把那佳榆国的老公主杜少华接到了自己在京都郊外的私人大宅院。

这私人宅院苏戈青已经是第二次来,精美的院子,再加上周围美好惬意的环境,就连来自于王室的老公主杜少华都不断的夸赞这简直就是世外桃源。

当晚,为了欢迎佳榆国的贵宾,这精美豪华的春涧时鸣院,早早的青砖铺道净水泼街,还挂起了别致的、一串一串的大红灯笼。

今晚的星空格外的美丽,晚餐时,相国鲍叔等众人在院落里一边赏月,一边用晚膳,等众人都快吃饱的时候,繁星点点的夜空突然被一声刺耳的响声打破,众人连忙抬头朝着天上看去,一道亮光划破夜空,快速升起,巨大的礼花在空中绽放开来,五彩缤纷的足有半个夜空那么的大。巨大的礼花一个接着一个,使得现场所有的人都放下了手中的碗筷,抬起头仰望着绚丽的夜空,来欣赏这盛世的夜空美景。

过了好一会儿,大家脖子都有些累了,烟花才逐渐的停了下来,现场又恢复了片刻的寂静,而就在这时,一阵急促的古筝声响起,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众人连忙回头望去,以为是什么艺人在此献琴艺,但大家望过去后全都吃了一惊,就连那见多识广的苏戈青都是眼前一亮,原来弹琴的并不是什么乐师艺人,而是那相国鲍叔,不知何时整上来一把古筝,此时的相国鲍叔正坐在古筝前,悠然自得的弹了起来,谁都没想到,这相国鲍叔古筝弹得还是很有些水准的。

只见那鲍叔双手轻抚琴弦,清风微微吹过鲍叔帽子两侧的丝带,扬起的丝带缓缓落下,轻轻拨弄一下,一声清脆音萦绕在耳畔,与这轻灵的夜色交相呼应,虽已是夜晚,却仿佛一股清流缓缓流进每一个人的心田,只见相国鲍叔的手指在弦上飞快的来回的舞动着,很快就吸引了佳榆国老公主杜少华的瞩目。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