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 巨大落差(1 / 2)

2023年9月25日,周一下午,阳光明媚,NC市江东大学家属院。

一女子迈着从容而稳健的步伐走在树下,光影打在她的脸上,只见她穿着一件简单的棉质豆沙色衬衣,搭配一条直筒的牛仔裤,扎着马尾辫,几乎没什么化妆品的修饰。她叫李岩,211大学文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原是杂志社编辑,2018年二胎出生后全职在家。

校门口人山人海,各种补习班的宣传单络绎不绝。校门打开,“一年级2班”的喇叭声响起,一群穿着猪肝红色夏季校服的孩子有序地走了出来,李岩很快就在人群中发现一个校服上被浅色颜料笔涂得像星星般“闪亮”,膝盖上还有一处淤青的男孩,他就是李岩的儿子路当。

她的心立马揪了起来,立刻打开手机微信,确认没有老师和家长微信,以及新添加好友信息,她才放下手机。她也不敢与带队的老师对视,生怕被抓住“谈话”,手机收放之间,内心“跌宕起伏”,最终顺利地接到了孩子。一问才得知只是走路的时候摔跤,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

自从路当上一年级以后,她每天都过得战战兢兢,现在最害怕的就是接到老师的电话和从班级群新加的微信好友,因为不是老师告状,就是家长投诉。“惊喜”总是层出不穷,上课下位、推搡同学、带着同学爬树......今天只是衣服脏了、膝盖摔破了,那就算是“平安”的一天。

但此时她并没有马上走,而是继续在翘首以待,因为她还有个三年级的女儿。

她的女儿路丁是“双减”政策下的第一批“实验者”。根据“双减”政策,小学一、二年级取消了书面家庭作业,更不能考试,这也导致了两个极端的情况。一个极端是工作繁忙或者对孩子学习不太重视的家长,完全自由放松,真正做到的减负。而另一极端,则是由于学校没有作业,反而加大了在校外报补习班的力度。李岩就是后者。

开学第三周,路丁第一次单元考试如期而至。李岩对孩子的教育非常重视。4岁开始,路丁就开始上各种补习班,如英语、舞蹈、尤克里里、画画、乐高等课程,“双减”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从校内挣脱出来,有更多的时间培养课外的兴趣爱好,但李岩却反其道而行,到了一年级,反而把舞蹈、尤克里里、画画这类兴趣班都取消了。因为她认为只要中考分流制存在,竞争就存在,把过多的时间放在兴趣班只会减少课内知识的学习时间。

周一到周五晚上要做课内作业,她就把周末排得满满得,除了周六的上午外,其他时间都要上课,周一到周五课课练也是一次不落,所以她对孩子的成绩心里有数,其实她最关心的不是孩子的分数,而是孩子在班级中的排名,在应试教育下,排名才是决定孩子的“生命线”。

她犹如一只巡视自家领地的母狼,眼中充满着忧虑和期待。不久后,一位扎着两个一高一低且松散麻花辫,脖子上的红领巾已经前后颠倒,远看就像围脖,背上扛着粉色小狐狸背包的女孩,与一位微胖、略显拘谨但目光清澈明亮的男孩一同出现。女孩便是李岩的女儿路丁。而男孩则是路丁的同班同学林一晨。

李岩看着女儿的表情心里有了底,高兴地接过书包问道:“考了多少分?”

“90分。”

听到分数,李岩先是一怔,按照以往路丁在家里考试的成绩,考个95分没问题,但转念一想孩子现在已经是三年级了,语文不再是简单的看图写话,既要写作文,还有长篇的阅读理解,90分也还行,但是排名心理还是没底。她垂眸看向站一旁的林一晨,问道:“晨晨,你考多少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