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血仍未冷31(1 / 2)

话说,陆灿离开后,嘉靖却坐在餐桌前发了很长的呆。

回想着陆灿今日指出来的问题,他才终于意识到,原来大明王朝积重难返,问题关键居然是在祖上的封藩制度上。

这让他有一种拨开迷雾,见日开的豁亮感。

同时,也让他有一种要重整江山的冲动。

不过,自壬寅宫变之后,他几乎就很少有过像今日这种想要重新励精图治的冲动,这种燃起热血的感觉了。

曾几何时,他的志向也是何其的壮哉。

曾几何时,他曾立志治世要成为汉文帝一样的人物,治边要成为有汉武帝的风范。

所以,嘉靖登基后,革除前代弊政,杀了一批奸佞,好好的整治了朝堂的风气。

执政早期,他自认为自己也是非常勤政,政绩显著,国家也出现了中兴。

可是,这一切的热血,一切的努力,最后的结果却是难以改变国库空虚,财政一年比一年亏空的结局。

而且,文官们的掣肘,也让他十分艰难。

他虽名为皇帝,但实则财权都在东南那几个省的士绅集团的手里。在文人集团又开始抱团掣肘下,财政权、军权、人事权,可以说他这个皇帝想做点什么事情都需要清流和严党都同意才行。

加上明太祖建立大明开始,为了约束后世皇帝,以避免后世皇帝因为昏庸无道而奢侈浪费,从而波及天下,将各地税收,全部归于国库,由户部掌管。所以,嘉靖只能过着向别人讨钱的日子。

这让他感到从未有过的憋屈和无奈。

特别是,后来竟有宫女想谋害他,这让他心都寒了。

但是,嘉靖又不得不依靠官僚来进行必要的管理,所以他只得想办法反治他们,于是就有了庞大的司礼监。

以司礼监监督文武百官,与严党和清流抗衡,以免一方独揽大权。

天下之人,都说他嘉靖是个昏君,数年不上朝,一心炼丹修仙。

可是,世人又怎会知道,他这样一个没有财权、军权、人事权的皇帝,上不上朝,又有什么意义? 世人也不会知道,他嘉靖虽然表面上不理朝政,但是他只是表面上修道养生,到晚上的时候,却会开始批阅奏折,一直到五更天,他比谁都勤政。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