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给嘉靖上课116(1 / 2)

对于明朝发行宝钞的失败原因,陆灿还是有所了解的。

大明宝钞在发行之时,就存在了诸多致命的问题。

因为朱元璋发行宝钞,主要是大明缺铜和银,所以宝钞的发行只是为解决朝廷自身的财政开支需求。

可想而知,无限制地发行纸币用来支付财政开支,不久市场纸币就会饱和,在没有相对数量的金银作为支撑的前提下,这种经济模式一定会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

加上宝钞自身设计制度的缺陷,没有建立准备金制度,缺少货币防伪技术,注定宝钞在民众之间难以流通,导致宝钞的价值不断下滑,物价飙升,经济陷入困境。

归结为一句话,就是朝廷缺失金融技术和近代货币制度。

只不过,如果单纯跟嘉靖讲,宝钞发行缺乏金融技术和近代货币制度,那肯定对方是听不懂的。

所以,沉吟了一下,陆灿只得变着法子的讲道:“大明宝钞制度自推广伊始,便存在着诸多漏洞,主要有四点,一是信用保证,二是宝钞流通困难,三是面额存在漏面,四是兑换机制不完善。这四个原因,直接注定了宝钞发行必然会是失败的结局。”

此言一出,嘉靖不由微微皱起了眉头。

因为在此之前,大家将宝钞的失败,除了归于货币滥发这个原因外,更多的原因是归于宝钞本质是纸张,而纸是不具备价值的,所以得不到百姓的接受和认可。

而像陆灿这种说法,他还是头一次听说,不由对陆灿所说的这几天,产生了几分好奇。

嘉靖暗自惴磨了一下陆灿所提的这几点,略感不解,问道:“信用保证……是何意?”

“信用保证,顾名思义就是指朝廷和发行机构负责维护货币的信用,让货币可以使用,保证货币的币值。换句话说,就是要保证发行的纸币,随时可以兑换到等值的银子。而大明宝钞就缺失了这种信用,发行之始,只能由铜钱和银子兑换宝钞,但宝钞却无法兑换等值的铜钱和银子,这就严重降低了公众对宝钞的信任度和信心。”陆灿回道。

嘉靖一听,似乎隐隐意识到这确实是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了。

因为如果无法保证一两银子的纸币自由兑换一两银子,那公众又怎么会信任和接受你的纸币呢?

而当初老朱发行宝钞时,实行的是单一货币,就是只准用宝钞,禁止流通铜钱和银子,所以公众可以用铜钱和银子兑换宝钞,但却不能用宝钞兑换铜钱和银子。

但是,如果按陆灿的说法,允许宝钞和银子相互兑换,那其实也会存在一个问题,就是银子根本不够兑换的问题。

想到这里,嘉靖不由问道:“可是,如何才能保证银子足够宝钞兑换呢?”

“这就涉及到准备金制度了!”陆灿一喜,终于被问到重点上了。

“准备金?”嘉靖一脸懵。

“对,就是有多少银子,就发行一定比例的纸币,以此保证货币的币值和信用,这是发行纸币的基本前提,所以臣也称纸币为信用货币。因为纸币说白了,它就是一张纸,而之所以公众能相信这张纸的价值,本质是朝廷赋予这张纸的信用,如果信用得不到其价值的保证,那么它就会沦为一张废纸。”陆灿讲解道。 后世的人,其实都知道准备金为何物。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