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 航海时代蓝图125(1 / 2)

是的,陆灿之所以提议让裕王一起做走私生意,除了是为将来废除海禁,开启国际贸易做准备之外,其实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目的,那就是为了抗倭。

熟悉明史的都知道,大明倭寇祸患严重,嘉靖年间尤甚。明朝787次倭患中,有628次发生在嘉靖后期,史学界称之为“嘉靖大倭寇”。

但是,大明嘉靖年间之所以倭寇祸患严重,其实并不是倭寇有多么强大,而是因为海盗与倭寇相勾结造成的。也就是说,倭寇里面大部分都是大明沿海的海盗,真正的小日子的海寇在数量上其实并不多。

而这些海盗,用现在的话来说,其实就是走私犯。

因为自古以来中国就是海上巨额贸易大国,但自明朝之后,官方的海上贸易被明文禁止了,虽然官府不做海上贸易,但民间贸易活动却无法真正杜绝。

毕竟中国物产丰富,沿海的居民世代以海商为业,结果明朝突然把海上贸易给禁了,自然是会把沿海经商的人被逼着走私。

走私可是犯法的,于是便会躲到海上为寇,最后就形成了势力浩大的海盗之患了。

比如嘉靖年间的海盗王汪直,就是一个地道的走私犯。

据说,汪直当时就是将大明的丝帛、火药原料,运到日本换白银。在嘉靖三十年,汪直先后击败了多位海商头领,一举成为当时最大的海商头目和海盗。

而海盗之势大,汪直全盛时期十几万精锐部队,有自己建造的巨舰,可容二千人的战舰共三百余艘,不仅节制了由大明海盗、小日子浪人武士、葡萄ya火枪队等十万余人组成的武装力量,而且还割据倭国九州岛平户松津浦,建立国家,管辖琉球等三十六座大小岛屿上的居民和海盗。

由此可见,大明剿倭之难,难点主要是在海盗之患上面。

而海盗之患,又恰恰是明朝廷自己逼出来的,如果不是海禁,大明沿海的海商们,除非是脑子有病才会去做有家不能回的海盗。

比如胡宗宪把把汪直从倭国骗回来逮捕,就足以说明了一切。

所以,若说解决海盗之患最优的办法,那毫无疑问,就是废除海禁。只要开启海上贸易,海盗之患自解,而剩下的真倭寇,说句不好听的,汪直就能把小日子给灭个干干净净。 另外,大明除了倭寇之患,还有英、荷、葡等西方国家的患害。因为历史上,汪直死后不久,西班ya便彻底控制了吕宋(即汪直割据倭国的九州岛),英国人、荷兰人也摸了上来,整个东南沿海都没有了我们的立锥之地,可以说,在某种意义上,因为闭关锁国,中华就此失去了大航海时代,从此一蹶不振,沦为了不断被西方及世界欺负和侵略的对象。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