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九章 陛下也糊涂了?158(1 / 2)

说实话,对于穿越者陆灿来说,能在大明顺利的将后世的银行成立起来,同时还将信用货币成功发行,要说不激动,那显然是骗人的。

做为一个在后世资质平平的大学生,如今却阴差阳错的能够在这个世界,凭借着后世的先进知识和经验,干成一件对这个时代有着重大意义的大事,这无疑是一件颇有成就感的事情。

虽然他并不是第一个发行信用货币的,早在元朝的时候,以及明朝的老朱都发行过宝钞,但是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很明显陆灿这次成立大明央行,用准备金的形式发行的信用货币,才真正严格意义上保障了纸钞具备了货币的价值。

因为元朝和大明老朱发行的宝钞,没有准备金制度,印出来的宝钞,严格意义上来讲,它就是纸,只是朝廷给予了它货币的属性,它甚至都不能兑换成银子。

比如大明宝钞,就是如此,只能将银子兑换成宝钞,但不能将宝钞兑现成银子,那么这样的宝钞,又怎么保障它的信用价值呢?

更重要的是,没有完善的准备金制度,就算朝廷许可百姓将宝钞兑换回银子,那么在纸钞发行泛滥的情况下,很显然朝廷也会面临无银可兑现的局面。

而准备金,则恰恰可以保障发行的纸钞,能用来保障对社会储户进行支付或者兑付用途,以此保障纸钞的信用和价值。

所以,对于陆灿来说,成立大了明央行和发行信用货币固然值得高兴,但更让他感到有有成就感的是,他让这个时代有了一套正确的货币体系,这个进步,放在历史进程中,可是意义深远的!

其实,后世评价也确实如陆灿所料一般,后世评价陆灿的这次货币改革,通过能与金银货币兑现来保持纸钞稳定性的货币体系,是世界货币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也是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将信用货币变成了真实货币的符号。

当然,这都是后话了,此时的陆灿自然不可能知道后世的人是如何评价于他的。

只不过,此时的大明,除了嘉靖、张居正、高拱、李春芳、陈以勤几人,其他人都还并未察觉到,陆灿成立的大明央行,正在以钱庄的“银票”为名义,发行着新一轮的“大明宝钞”。

也更没有任何人知道,此次陆灿的金融行动,在金融货币历史长河中的意义之深远。

相反,当大明央行的吸储政策实施出来时,朝满上下都是大跌眼镜,甚至引来了无数人的嘲笑和讥讽,所有人都觉得陆灿怕不会是疯了。

所有听到这个消息的人,无不对此感到吃惊,简直难以置信。

在大家看来,陆灿开银行,不就是因为户部财政亏空严重,而盐业这块又被严家死死把控着,被逼到山穷水尽的他,这才想出来一个开钱庄的主意,用来开源创收。

虽然开钱庄,在大家看来,并不是一门暴利的生意,很难解决当前财政困局。但是,再小的肉,那也是肉,对于财政来说,多一项收入,总好过于没有。所以,大家到也可以理解陆灿做出开银行的这个想法。

可是,取消保管费……这是什么操作啊?

寄存银子,收取保管费,这不是钱庄最重要的盈收来源吗?结果陆灿居然直接免费了…… 做钱庄生意,居然放弃了保管费,这他妈的还怎么赚钱啊?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