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孙权领众据江东58(1 / 2)

孙策忽然看见于吉在屋门内出现,拔出剑想要砍于吉,结果孙策自己反倒倒在地上。众人把他救进卧室,他昏迷不醒。孙策的母亲吴夫人前来探望病情。不一会儿孙策苏醒过来,说起于吉的事。母亲说:“我的儿子冤枉地杀了神仙,才导致招来灾祸。”孙策笑着说:“我从十六七岁就跟随父亲出征,杀人多得像麻一样,不管是贤能的还是愚笨的不知道有多少,哪里有因为这个而遭祸的道理?现在杀了这个妖人,是为了杜绝大灾祸,有什么值得害怕的呢!”母亲说:“因为你不相信,所以才会这样,你可以做些好事来祈祷消灾。”孙策说:“我的命由天定,妖人怎么能带来灾祸呢?”母亲劝说他他也不醒悟,自己命令身边的人暗中做好事来保佑他。

这天夜里二更的时候,孙策躺在房间内,忽然阴风猛然刮起,把灯吹灭后又重新亮起;在灯影之下,看见于吉站在床前。孙策靠着床头,拿着剑掷向于吉,发出铮铮的声响。孙策大声呵斥说:“我生平发誓要诛杀妖邪虚妄之人,来使天下清净!你作为阴间的鬼魂,怎么敢靠近我!”说完,于吉忽然就不见了。

他的母亲听到这些事,转而心生烦恼。孙策于是带病勉强起身行动,来宽慰母亲的心。母亲看到孙策日渐脸色发黄身体消瘦,转而请求举行设斋祭祀来祈祷消灾。孙策听说后,就对母亲说:“孩儿自幼跟随父亲在四方纵横,不曾见过父亲敬重相信鬼神,母亲为什么要用谄媚的方式来对待这些事呢?”母亲说:“不是这样的。凡是人生活在天地之间,谁能没有死呢?只是要分清清浊罢了。禀受清气的,英灵魂魄不会消散,升入天上成为神;禀受浊气的,幽暗的魂魄不会消散,进入地下成为鬼。圣人尚且说:‘鬼神作为一种品德,它是很盛大的啊!’又说:‘向上下的神只祈祷吧。’鬼神的事情,不可不相信。你委屈迫害了神仙,难道会没有报应吗?我已经让人在郡里的玉清观内设斋,你可以亲自前去谢罪,自然就会平安了。”

孙策不敢违背母亲的命令,于是上轿来到道观。道士们出来迎接,孙策心里不高兴,勉强进入观内。道士请孙策焚香,孙策只是焚香却不道歉。忽然香炉中的烟升起不消散,结成伞盖的形状,在伞盖之上站着于吉。孙策看见后,急忙离开殿宇,走到走廊下就跑。走了不到几十步,又看见于吉站在面前,孙策拔出随从所佩戴的剑就砍。有一个人中剑倒下。众人一看,正是前几天下手杀于吉的人,剑插入脑袋,七窍里迸出鲜血而死。孙策让人抬出去埋葬。等到出关的时候,于吉又挡在观门之前。众人都看不见,只有孙策能看见。孙策说:“这道观就是妖人所在的地方!”坐在观前,随即召唤五百武士拆毁这座道观。武士上房揭瓦,都坠落在地。只有孙策看见房上站着于吉,用手去推他。孙策更加恼怒,命令武士一起放火,烧毁观宇。在火光中,看见于吉飞着瓦片投掷过来。

孙策急忙回到府中,又看见于吉在府前。孙策于是不进府,就点起三万军马,在城外驻扎野寨。孙策夜晚睡在中军帐中,命令武士各自手执长戈大斧,环绕帐篷站立。这一夜,唯独看见于吉披散着头发前来。孙策在帐中呵斥到天亮,如同癫狂如同醉酒。第二天急忙回到城内,在城门内又看见于吉,孙策不管不顾就回府。他的母亲因为随从的人都把这些事全说了,哭泣不停。这一夜,孙策看见于吉几十次,眼睛都不能合上。等到天亮,母亲到来,看见孙策极其瘦弱,母亲说:“儿子的模样完全变了啊!”孙策让人拿镜子来照,看见自己的模样,自己也觉得吃惊,回头看着左右的人说:“脸色变成这样,还怎么再建立功业呢?”忽然看见于吉站在镜子中,孙策拍打镜子,大叫一声:“妖人”,伤口崩裂,昏死过去。

母亲让人把他扶进卧房内。不一会儿孙策醒来,看见伤口完全破裂,于是自己叹息说:“我不能再活了!”随即请张昭等诸位将领都进来,孙策嘱咐说:“中原正乱,凭借吴、越的民众,三江的险固,足以观察成败。你们要好生辅佐我的弟弟!”于是取出印绶,叫弟弟孙权靠近卧榻边说:“如果统领江东的部众,在两军阵前决定战机,与天下争雄,你不如我;举荐贤能,让他们各自尽心力来保住江东,我不如你。你应当想想父兄创业的艰难,不要轻率行事!”孙权拜受印绶。孙策对母亲说:“不孝的儿子,寿命已尽,不能侍奉慈母了;现在把印绶交给弟弟孙权,希望母亲早晚教导他。父亲和兄长的旧部,千万不要轻视怠慢。”母亲于是放声大哭说:“担心你弟弟年幼,不能成事,那又该怎么办?”孙策说:“我的弟弟胜过我十倍,江东必然不会有闪失。只是内部事务不能决断,可以问张昭;外部事务不能决断,可以问周瑜。遗憾周瑜不在身边,不能嘱托他了!”叫来诸位弟弟说:“我死之后,你们可以听从孙权的使唤。宗族中如果有产生异心的人,众人都要斩杀他。骨肉叛逆,不能进入祖坟迁葬。”叫妻子大乔说:“我和你不幸,中途分开。早晚你妹妹如果进来拜见时,可以嘱托教导她对周瑜说,让他在意辅佐我的弟弟,不要辜负我平生登堂拜见母亲、两家通好的情义。”孙策又召集文武官员说:“你们要好好辅佐我的弟弟,保全忠义的名声。”再次对孙权说:“你如果辜负功臣,我在九泉之下的阴魂,必定不会与你相见。”嘱咐完毕就去世了,当时年仅二十六岁。史官有诗赞道:

独战东南角,人称“小霸王”。运筹如虎踞,决策似鹰扬。

威震三江静,名闻四海香。临终遗大事,应是识周郎。

曾固有诗说:

兵跨三江敢战争,民连六郡喜安宁。

光辉寒日金盔重,血染秋波宝剑腥。

眼阔尚嫌天地小,心高不信鬼神灵。

疑诛于吉浑闲事,只恨东南落将星!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