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欺_分节阅读_第2节(1 / 2)

  这时候红灯倒计时结束,前方车流多,程诗悦将烟掐了,驾驶着车驶向远离城中心的街道。

第2章

  平心而论,在第一印象里,苏执聿这样的人,以那种截然于旁人出尘的气质外,漂亮的履历和显赫的家世,几项叠加都是极其容易让人心生好感的。

  其中,不怎么有见识但是一心想要有些见识的方时恩也不例外。

  饭局结束的当晚,方时恩就通过程诗悦拿到了苏执聿的私人联系方式,他发送过去好友申请后,几乎是每隔半个小时就要拿起来手机看一次。

  回程的路上程诗悦没少给他打气,顺带勾勒蓝图,方时恩第一次接触苏执聿这等与自己看起来完全不是一个世界的上流人士,又是亢奋又是忐忑。

  凌晨十二点,苏执聿终于通过了方时恩的好友申请。

  方时恩快乐地从床上弹起,在心中呐喊了一声“耶!”

  与此同时的另一边,等苏执聿结束在苏家老宅的工作汇报后,坐进车里看见手机上好友列表里亮起来的红点。

  点进去看到,一张小羊吹泡泡的头像出现,发来好友申请。

  “你好,我是方时恩。”

  在苏家老宅里应付苏业堂费了他不少精力,今早他刚从外地出差回来,加上白天在公司连开几场会,连轴转到这个点,他再是精力旺盛也是不由感到有几分疲乏。

  方时恩,他脑海里回忆起来今天见到的那个看起来不怎么聪明的漂亮男孩。

  程诗悦是怎么介绍她这位所谓的表弟来着……

  苏执聿神思散漫,一个不留神,发现握着手机的右手不经意间一个误触,刚好碰到了“接受”。

  “你好,我是方时恩。”

  这条消息出现在最上方,几乎是刚刚通过好友申请的下一刻,对方就迅速发来了消息。

  好像有种等待许久的模样。

  “苏先生这么晚还休息吗?工作好辛苦哦。”

  苏执聿看着那条消息,没有回复。

  五分钟后,方时恩又发来第二条消息。

  “就算是工作繁忙也要记得注意身体哦。”

  苏执聿退了出去,并且点进方时恩的头像,设置了消息免打扰。

  同性恋。

  苏执聿不知是否应该庆幸于程诗歌悦对于那夜不欢而散的经历后,判断他为同性恋而不是阳痿。

  而对于苏执聿本人而言,他对此结论并非是十分认同的。

  在国内念书时,他与他哥哥苏执舒在同一所学校,他们的母亲陈碧婉大家名门闺秀,对他们的教育堪称严苛,苏执聿需要时刻保持拔尖的水准,才能让她那张很少露出笑容的脸,在面对自己时不那么的冰冷,目光不尖锐。

  据苏执聿年幼时期偶然在照顾了陈碧婉十多年的佣人那里偷听到的消息得知,苏执聿并非是陈碧婉亲生子,而是苏业堂年轻时候在外一夜风流的产物。

  对于这一点,陈碧婉并未有所隐瞒。

  苏执聿并不知晓自己的亲生母亲姓甚名谁,不管是年幼时期还是成年以后,都从未有过探寻相关消息的念头。

  不过对于陈碧婉这些年里对自己那么明里暗里的区别对待,苏执聿也表示了理解。

  在国内念完初中后,他高中便去就读于国外一所赫赫有名的私立贵族学校,而后一路在国外念完研究生才回来。

  他那个时候本科学计算机,研究生跨专业读金融,又要参与各种比赛拿奖项。

  这并非是易事,他几乎全部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学业上,另外还要时刻注意苏执舒的动向,苏业堂和陈碧婉又给了他大哥什么锻炼的资源和机会,自己是否也能争取。

  在繁忙的学业生活里,还要抽出空来,给苏业堂打电话,按时表露“孝心”,希望他父亲不要忘记他这个私生子。

  在这样分身乏术的日子里,苏执聿凭借出色的长相和成绩,也不乏有人对他示以好感。

  苏执聿认为在这个时期,他很难抽出时间来谈恋爱,毕竟感情的维系需要付出时间和精力,而即使如此,在拒绝过诸多示好之后,他还是在念大学时,在一位亚裔女孩对他长达半年的穷追不舍下,松口接受了对方。

  然而这段感情不到一个月就彻底结束了。

  对方提的分手。

  并且表示苏执聿这种常年一天二十四个小时,只睡五个小时,其余时间全都放在课业研究考试比赛上的人,到现在没有猝死,本身就是一种奇迹。

  分手时留给苏执聿的话还算体面,是长命百岁。

  自此之后,苏执聿算是彻底绝了这一方面的念想。

  并且认为自己生性冷漠,对任何人爱不起来,没有冲动,乐衷于自己解决生理问题是因为自己本身是个无性恋。

  在对自己做出这种判断的时候,苏执聿也并不知道是否这种分类。

  当然,对此,他同校毕业的,唯一称得上算是他的朋友的顾辛曾坦言,苏执聿这种只与他认为有必要交流的人交流,认为与那些不符合自己价值标准框架的人交流都纯属浪费时间,并且固执坚持,因此一直以来都未能成功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也极有可能是过度自恋的结果。

  而如今,苏执聿这么多年里,精打细算,将自己的时间精准算计至每一分每一秒,终于以最快的速度赶上了他大哥,与大他两岁的苏执舒同一年毕业,进了公司。

  尽管在资源分配上,苏业堂对婚生子和私生子在某种程度上算是不偏不倚,但是苏执聿并不认同。

  他认为在他个人能力远超苏执舒的前提下,这种不偏不倚本身就是一种不公。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