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墟市(1 / 2)

小美不记得自己是几时睡着的,隐约听到似乎是儿子在说话,睁眼一看,发现船屋中就自己一人。稍微整理一下,起身向船头走去,便见到儿子在和牡丹说话,听来似乎是问牡丹是不是会和他一起坐船玩之类。

见丈夫和弟弟也在旁边,遂凑过去丈夫耳边低声说了句话。陈庆之便起身带着小美往船尾走去,还一边小声说,

“船屋就是这个条件,凑合一下吧,我帮你看着。”

小美觉得有点不好意思,昨晚那次天已经黑透了,倒没想那么多,这会却是有点天微亮了,也不知道这些船上的女人白天的时候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等陈庆之带着小美回到船头的时候,见到周边不少船已经有了动作,看样子是准备出发了,就是不知道是准备去打渔还是干别的啥,林二八则在和隔壁船的弟弟说话,见到陈庆之,便走了过来,牡丹也跟着过来了,还帮着父亲收起了搭板,对面船上的何妈妈似乎还对牡丹说了句啥,牡丹笑嘻嘻的。

小帅则有点好奇,这是就准备去干活了吗?不用吃早饭的吗?转头问陈庆之,陈庆之也奇怪,这时候的人们吃两顿不奇怪,可只吃一顿就很奇怪了,热量跟不上的吧。

不过,很快,两人就找到了答案。

因为陈默饿啊,就找了饼干出来吃,对孩子而言,压缩饼干这玩意,有甜味有奶味,还挺好吃的,分给牡丹吃时,小帅就顺便问了。

人家还是一天吃两顿的,但很多时候就只做一顿而已,多半是只做晚饭,在有合适的淡水条件时,早上起得早,要出门干活的话,通常是到了地儿,下了网,再拿出前一晚做好的剩饭来吃,算是早午饭了。

不过听牡丹的说法,如果要出去打渔的话,通常会出发得早一点才是,不知道今天是因为迁就客人还是去干其他活,出发得晚了一些。

船很快进了淡澳河的入海口,这会天色已经快亮了,林小帅转头望东南,一片山后似乎太阳也要出来了,小帅心想,那是巽寮湾吧,也不知道这会是不是叫这个名字,转念又想起了平海古城,不过多半还没修吧,否则,这一带的海面也不会就这么点人了。

想到这里,小帅大致明白了点啥,赶紧找姐夫说话。

“庆哥,我知道他们除了打渔还干啥了?”

“采珠?晒盐?应该不是跑运输,船不像。”

“采珠,以前,不对,以后这里是有个珍珠养殖场的,我还去看过,估计这一带的水文条件比较适合,咦,海龟也合适,哈,看来人和动物都喜欢这里。”

“那是因为沿岸流和黑潮支流,鱼跟着洋流走,人跟着鱼走。”小美解释了一下。

大概是在后世淡水的位置,这会已经有不少人了,几人在一个小的不能再小的码头上了岸,面前就是一条街市,其实也不能叫街市,和后世镇上赶集的那种有点像,但要小很多,大部分人们就把东西摆在地上,两边房子非常少,倒是有一些棚子样的建筑,看起来是木头搭的。

这应该是个墟,广东这边是这么称呼集市的,陈庆之知道的最有名的就是东门墟了,不知道这会出现了没,有机会要去看看,也算是半个家乡了。

不知道这个墟市叫啥,会不会叫淡水墟,但明显和这个环境格格不入的几个人一路东张西望的逛过来,多少还是吸引了不少注意的,跟在几人身后的有点畏缩的林二八父女反倒没人留意了。

就陈庆之的观察,多是卖菜的,卖鸡蛋的,也有卖鱼的,卖肉的倒是没见到,嘿,还见到了卖豆腐的,汉朝就有了豆腐,这事陈庆之是知道的,拉着妻子走到摊子前,攀谈了几句,就发现对方极有可能是客家人。

有意思。

迈步继续往前,右手边就见到一个粮铺,在这条街上对比来看,算是最豪华的了,隔壁也是间有房子的铺面,看起来是卖陶器的,细看,瓷器也有,但不多。

陈庆之正准备去聊几句,了解下米价,不说是粮食价格是测算购买力最有效的办法嘛,既然来到了这个时空,先去关注一下经济形势。

“陈先生、那个林先生”

听到后面林二八在喊,夫妻俩都转回了头,就见到小帅还牵着陈默站在一个鱼摊子前,正和牡丹交流某条鱼的名字。

“就是这里了,三佬就是帮这家人运货。”

“这家还是,这家?”陈庆之分别指了下米铺和陶瓷铺。

“都是,这是一家的。”

抬头看着小小的木牌上的陈记二字,小美就笑,不是你家开的吧。

“广东第一大姓,不出奇。”

听得林二八去打听那个三佬,陈庆之就去找店中一个貌似伙计的人说话,好像店中就一种米,看起来和后世的米也没啥太大区别,反正陈庆之也分不清,问小美,小美说和香米有点像,不像后世自家吃的五常米那么短胖。

陈庆之的客家话连半吊子都算不上,和伙计还没说上几句,只是感觉伙计很是骄傲啊,看到几个奇装异服的人似乎也没太惊讶,听来似乎他们陈记就算在广州哪也是数一数二的大豪商。

听到这里,陈庆之心中一动,改用白话来和伙计沟通。

伙计脸色马上就变了,嗯,变好了,热情了不少。

哈哈,广府人和客家人这会就开始不对付了?

40文一斗,一斗是多少?掂量了下,怕是十多斤是有的。这么算下来3文钱一斤米?那相当于是三块钱一斤米,那也不便宜啊。

没有定价是啥意思?哦,每天都不同的,上下浮动多,遇到不好的年成,涨一倍都很正常。

似乎是听到这边在说家乡话,店铺后面有个帘子被掀开了,走出来一位中年人,不知道是东家还是掌柜的,看来林二八是认识的,见到此人出来,似乎人都一缩,中年人撇了林二八一眼,看向陈庆之,拱了下手,算是见礼?

“区区姓陈,忝为此店掌柜,敢问客官贵姓?”,那两个疍民掌柜是认识的,之前也经常来这里买米。

但这三大一小很明显是一起的,衣装相似,眉目也相似,两位男子虽然肤色偏黑,但眼神清澈,脸上不见任何凄苦之色,那位女子和孩子肤色白皙,一看就不是做事之人,怕是富贵人家出身。

于是谎言又来了,第三次就明显更为流畅,什么谎言,俺们就是南洋回来的。

至于为什么会讲白话,哦,母亲祖上是广州人士,在我们南洋,其实不少人是会讲白话的,所以我们基本都是白话和潮州话都会讲的。

南洋?哦,渤泥,听说过,没去过。占城,啊,我们老东家去过,贵客也是经商的,看来也是走南闯北的辛苦奔波啊,怪不得。啊,贵客是先生?失敬失敬。

几个人七嘴八舌的交流了半天,

去过占城?林小帅很兴奋,看来是有远洋的货船啊。

听说是想搭船去惠州府,陈掌柜痛快的表示没问题,反正船回程很空,林三佬一会就回来了,让他跑一趟就是。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