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换装37(1 / 2)

小美已经有点显怀了,李信和四海公司合作的新船队也要出发了,这支商队,李信和他的亲家占了四成九的份子,将会沿婆罗洲西岸北上,在吕宋各岛补给,然后走夷洲、琉球去扶桑。

镰仓时代的日本比较亲宋,再结合忽必烈的两次攻日,陈庆之相信四海公司能够在日本拿到自己想要的资源。

送走了新船队,一时就闲了下来,陈庆之正在面对正无所事事的小美时就开始头大,小美自认为已经度过了危险的前三月,说什么都不肯天天窝在家里,一定要找点事情来做。尤其是来宋朝之后,小美基本一直忙忙碌碌的状态,连寒暑假都没休过,孕妇的要求当然是要满足的,于是陈庆之就准备找事做。

金洲的树很多,意思是纸浆也可以很多,话说,后世就有大佬在这一块干这行嘛,夫妻俩作为老师,都觉得应该先造纸,因为此时的活字印刷已经普及了,大幅降低书本的价格才能尽快的普及教育嘛。

吕宋基地就有很多造纸和印刷行业的工匠,两浙和福建人居多,造的多是竹纸。那就调一批工匠过来,开干。

此时的造纸作坊已经会通过蒸煮来缩短制浆时间了,夫妻俩和工匠们多次讨论后,觉得可以增加机械制浆,于是磨木机上马。

但漂白怎么弄呢?两人有点纠结,现在造纸漂白要么靠太阳,要么有些工匠有些秘密配方,不外乎某些树叶榨汁之类的,但不可靠。是不是增加漂白环节呢?要不要考虑环保呢?硫磺还是次氯酸呢?

最后,两人决定先不漂白,造出来看看再说,实用第一,美观其次。

但是,造这么多纸出来,总得印些东西吧,于是第一步,先把初级班的教材印出来,增加扫盲班;第二步,把之前大移民时从临安、两浙、广东、福建等地收集的所有书都印一批出来,各地都建图书馆,只要是公司的人都可以去借;第三步,蒲二郎,加点担子给你,从西边来的商队,请他们买书,除了经文,啥书都要,再请人翻译,咱也玩大翻译运动。

两公婆再加一个陈默当小秘书,在金洲干文化事业,那叫一个热火朝天,毕竟所有的工作小美基本就是动动嘴,陈庆之需要动动手去画图,再加上大量的工匠配合。

既然只是动动嘴,那似乎写些小说出来也不难啊,于是小美又成为了口述文抄匠,两人商量后决定先抄西游记,不记得的地方就各种瞎编。

一家人的文化事业刚刚起步,还没对公司其他基地带来啥影响呢,首先影响的是三佛齐,三佛齐早就不是当年那个强大的室利佛逝了,桑尼王子,不对,桑尼王的实际控制区域就是占碑那一带,当然,岛上那些内陆的部落原本也只是名义的臣服而已。

在四海公司来金洲以后,主要依靠战俘和本地土著部落提供各种工业原料,和占碑那边的交往并不多,陈庆之没去过占碑,倒是桑尼王来过几次旧港。

但桑尼王最近很喜欢来旧港,主要是为了佛经,陈庆之有点奇怪,三佛齐的国教是佛教,旧港这里还曾经是地区性的大乘佛教中心,之前还有中国人来此学习佛经,所以,桑尼你是不是搞反了?

于是,桑尼很不好意思的告诉陈庆之,因为战乱占碑那边的佛经反而不如巨港这边的全,尤其是东瓜哇那波人来的时候,烧毁了好多佛寺。嘿,印度教有这么凶残吗?你还没见到那些一神教呢!不过估计在这个时空,桑尼王应该是见不到那些一神教了。

不过,文化交流嘛,好事,大力支持!要不我们在占碑也建一个图书馆?甚至,你要是愿意的话,我们可以允许三佛齐的孩子来旧港读书,反正一只羊也是放,一群羊也是放,教书先生可是大宋过来的,等到后面先生够了,在占碑开办个学校也不是不可能。

就在双方交流的如火如荼的时候,小帅回到了旧港,而且,还带来了张君宝。陈庆之很奇怪,吕宋基地那边什么情况?

“学生来看望先生和师娘,还有些消息要报与先生。”

“那吕宋那边呢?”

“现在是黎大郎负责日常工作,林美湾那边让梁伯韬负责。”

“梁伯韬?以前黎大郎的副手?倒是个能做事的。”

“是,伯韬兄做事一向妥当。还有件事,广州那边有人送了消息过来,黎翁谢世了。已经是去年底的事情了,当时元军围了广州,去黎家征粮,黎翁不肯走,让管家带着剩余的人和粮来吕宋,但船在吴川遇到了风暴,直到前两个月到了崖州,才找到我们的人。”

“黎大郎已经知道了,子豪和二郎还不知道?”

“是,正好小帅回来了,陈二叔就干脆让我和小帅一起过来了,说是年底前就暂时把委员会放在金洲了。”

“三叔那边回吕宋了没有?”

“还没,不过应该快了,陈二叔说,等蒲三叔回去后,就开始往岘港基地那边运战备,约了年底前在岘港基地汇合。”

“那这样吧,昆仑和金洲这边的商队今年还是老样子,贸易还是要做的;小帅,你负责昆仑、金洲往岘港的战备运输;君宝,你先去趟昆仑,蒲二郎知道子豪现在在哪里,多半是天竺那边,黎二郎现在估计孟加拉硝石矿那边,具体的你也一块去问蒲二郎,他更清楚,你也正好可以去看看我以前和你说的种姓制度,回来我们再详谈,对了,顺便也去趟胡茶辣,看看马场的情况。”

“黄小娘子最近怎样?”小美插话。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