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风壶(1 / 2)

陆天然刚刚拉完一把梨形朱泥壶,放在台上阴干,等到干湿度合适再去修整,看着台上自己的得意作品,又想起行内流行的三分拉七分修的说法,不禁莞尔。

或许各人有各人的特色,陆天然感觉自己一气呵成拉出来的作品,已经是自己心中七分形象了,再加上三分修整就基本满意。

得到两位师傅的悉心指导,回来后根据自己的创作特点融会贯通,现在拉出来的作品,有艺术形态上更具有表现力,能将艺术语言表现得更加丰富多彩,也在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制壶风格。

陆天然慢慢在壶中找到自我,开始得心应手。

郑多姿手机信息叮当响个不停的时候,她正在拉壶身,也无暇顾及手机信息。

按着心中的线条拉出了梨形壶,心情大好,准备泡杯茶奖赏一下自己。

拿出了前段时间自己拉的听风壶,因为作坊平时只有哥哥和自己,哥哥忙碌的时候也顾不上喝茶,陆天然便做了一把小小的茶壶,是个二人罐,哥哥有空就两人一起喝,没空就自己慢慢一杯接一杯品尝。

陆天然喜欢在空闲的时间,坐在茶气缭绕的小茶桌前,边沉思放空边慢慢嗑茶,忘记时光忘记自我。

手机又叮的一下,想起刚才叮当一大片声音,应该还有很多信息没看,推开屏幕划拉起来,不一下,自己忍不住笑出了哈哈的猪叫声。

这个郑多姿,将林润润跟嫂子打架的场面描述得活灵活现,还将林润润被拿走了金项链后灰头土脸的样子搞了个表情包发出来,看着屏上垂头丧气那个表情包,陆天然终是忍不住暴笑起来,惹得哥哥侧目。

“你这冲罐好精致,果真好看。能喝杯茶吗?”

陆天然光顾着看手机,进来个客户都没注意到,直到人家出声才将她从郑多姿描绘的诙谐画面中拉回来。

“可以啊,请坐。”赶快放下手机,重新用开水烫洗了小茶杯。

“冲罐”是茶壶的另一种叫法,本地人基本上都把茶壶叫作“冲罐”。

陆天然重新冲出了茶水,做了个请喝茶的手势,示意来客喝茶。

才有空打量起这个早早到访的客户,一般买壶的客户都是下午才来的,上午很少见到客户,所以陆天然刚才也完全没在意外面。

那人穿得素雅,虽然是男人,陆天然还是觉得用雅字合适,干干净净的气质,50多岁的年纪,他啜了一小口,并不急于吞下,在口中慢慢品了一番,才让茶水缓缓顺下去。又闭了一会眼,才睁开,赞了一声:“好茶。”

平时卖的多是三人罐、四人罐等,今天陆天然用的是二人罐的听风壶,壶身小巧,有几条淡淡的线条飘逸而过,壶盖上的钮做成风吹动时竹叶飘的样子,与壶嘴壶把浑然天成。整把壶上没有任何风字也没有雕刻上跟风有关的东西,只用壶盖上的竹叶钮和壶身上飘逸而过的几条线条,就将听风壶三字表现得淋漓尽致,文人就最喜欢这种风格,意隐于形,简洁又丰富。

“你这冲罐叫什么名字?”

陆天然道:“听风壶。”

“名字不错,倒是适合我们的圈子,高雅小巧,与世不争的样子,独自一人的时候慢慢用这小冲罐品茶,冲出来的茶水更有蕴味。”

“潮州冲罐讲究个小、浅、齐、老。但不管款式、色泽如何,最重要的是宜小不宜大,宜浅不宜深,因为大就显不不出功夫茶的功夫两字了,我刚品尝一下,茶汤不错,你的冲罐功劳不小。”

“你这里这种壶有10把吗?我要带去新加坡送人。”

原来是新加坡华人,是做书画生意的,喜欢品茶玩壶,回来探亲访友,顺便买几把壶送他圈子里的人,他以前来买过陆天然父亲的壶,至今还收藏着。

此次回来是想再看看有没有老师傅存世的好壶,遇到陆天然泡茶,刚好看到她自己拉的小品壶,很适合他那个圈子的朋友,便想买几把带回去送人。

陆天然表示只有这一把,如果要货不急的话,一周后可以来取货,她会加班加点拉出来。

就这样喝茶谈笑中,一笔对于陆天然来说,是从业以来最大的生意谈成了。

跟这个客户加了微信,客户姓郭,是新加坡书画协会的副会长。

陆天然紧赶慢赶,终于在第八天将10把听风壶赶制出来,郭副会长来取的时候,不吝啬他赞赏的眼光,跟陆天然说好好努力,有乃父之风。也表达了如有机会去新加坡,可以找他,他也会向朋友推荐陆天然的壶。

陆天然表达了谢意,送走客户的时候,开心得想跳起来,从失业以来,第一次真正找到成就感。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