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信字营指挥使7(1 / 2)

宋军,大营

宋军主帅侯宝在这里接见原天州现大宋邕州新府治下的汉人官绅,在这次进攻中很多汉人官绅积极配合让宋军能一夜之间渡河拿下城池还斩杀越军2000多人,俘虏1000多人,使得宋军通往越军门户谅山畅通无阻。

而张信、张训作为唯一的汉人武装也在被接见之列,,只是大宋规矩先文后武,虽然侯仁宝也是武人但他是勋贵,因为他是一个伯爵,他的祖上跟太祖一起打过江山,只不过他为人嚣张,再加上后面站队没站好,被发配来了这个邕州做知州。而张信这边有新认识的营将全泽,也算有了一个照应

等了快5个时辰,从天亮到天黑才轮到张信他们几个。

当张信进来的时候就明显发现候宝的营帐里面有很多箱子和布袋,不用想也知道是怎么回事。这次进营帐还是以全泽为首引入,也是xx来介绍张信他们的情况。

听完介绍后,候宝有点吃惊:是你们杀了越军坤字营的指挥使阮小鸡。。。。

在进来之前张信就和全泽了解到,阮小鸡不是擅自来天州,而是不早前他的山匪被收编取名坤字营,他则是坤字营的指挥使,宋军打来时候他作为援军过来,但这个援军进城却是先抢劫着,没想到直接碰到了张信的部队。。。

张信:是末将所为。

候宝:你们还是个乡兵?有多少人叫什么部队。。。

这个之前没有沟通过,不过张训年长一点反应也快:回大人,叫信字营,是厢军不是乡兵,不然装备和实力上哪里能打的过正规军。

全泽:回知州,这个张训就是天州的一个军虞侯正好派遣到信字营做副手辅助组建信字营,而张信之祖父、父亲小的也如小的军报写的那样都是为朝廷效命的。

候宝:很好啊,身在他国也不忘母国,我做主任命你为邕州厢军营指挥使,继续用你的信字营,你的人马不变,缺口你可以自行在本地招募,装备不足找全泽报备过来,一并补齐。给你半个月,半个月后我们开拔去谅山。

张信:遵命

天州城现在确切说是新的邕州城,对岸那个旧的州府城虽然大,但天州在几十年前好歹也是邕州正儿八经的州府所在,现在算是从新回来了。

一路上全泽开始给张信等人普及现在宋军的制度,现在宋军营一级长官是指挥使和副指挥使,各一人。(宋朝官职但凡前面有个都字,都是高级职称,而营指挥使没有都字,属于中低级军官)

再说回北宋军队的基础编制,营,也就是指挥,比如说到某个军军力有多少,不说多少多少人,而是说有几个指挥。一般来说,一个营有十名将校,分别是一个指挥使,一个副指挥使,三个都头,五个副都头。

上面说的是在京禁军,属于中央军。而地方禁军,也就是遥隶禁军,是没有厢和军的,只有营一级编制。当然,没有厢和军,不表示人数少,因为我可以在某个番号下多设几个营就可以了。

而且地方禁军名义上属于京师的三衙,实际上受地方兵马司管辖,地方兵马司也不一样,边境重要的路和州,一般设总管,而内地的路州,只设钤辖。州一级的总管或者钤辖,地位大致与三衙的军都指挥使相当。

神宗元丰改制后,地方禁军实行将兵法,一个将大概三千至一万人不等,将以下是部和队两个等级,逐步取代之前的营,都编制。

总的来说,北宋士兵的晋升途径,就是从乡兵升厢兵,再升禁军,再升禁军中的上四军,最后升殿前诸班直。就像一个运动员从县队升市队,再升省队,再升国家队,最后进入奥运名单。当然,能升到最后的都是少数人。

不过张信这还只是边疆州的厢军相对来说还是保持旧的传统,一个营5个都500来人编制。

全泽:这一次你们真走运,我们这个候知州向来是不见兔子不撒鹰,没有好处不可能给你利益的,但张虞侯直接要了一个营的编制他竟然没有怀疑,真是奇怪啊。

张信:这有什么奇怪,事出反常必有妖,没听到他说半个月后就开拔吗,半个月我即使有了一个营的人,过去也就是送死的,他这是找替死鬼啊

张训:也不可以这样讲,五代以来,有人马在手就两个方向:做大和吃空饷。要怎么走看张信你怎么走了。

全泽:你们最好不要学我,我这边是禁军转过来的,实打实的战兵,死伤率很高,对人员要求很高,并且邕州的兵饷最多发6成,剩下的要自己想办法。

这时候张信看了看张训一眼,张训把全泽拉到一边聊了聊,仅仅几句话时间,张训就点头可以了。

于是张信的私盐贩卖团队又多了一个全泽,他在邕州、钦州、乃至路治桂州都有路子,虽然广南西路是靠海的路,但盐业还是在广南东路手上。 这时候的康乐坊,一大半房子损毁,死伤却不多,但却又都是各家的男丁。一时间康乐坊到处挂白幡。而城中其他各坊却羡慕他们,虽然他们也有乡兵,但大难来的时候跑的比谁都快,没跑的要么跟宋军对抗时候死了,要么也加入抢掠后被镇压。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