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大师?的?29(1 / 2)

因为距离也不远,所以很快就到地方了!

与此同时……

在陈折戟的小店,原本冷清的地方,此时此刻多了一个人,这人可不是那个小老头凌宜修,而是一个六十多岁的老者。

看起来有些苍老,可面相很精神。

头发有一些乌黑,看起来很旺盛,没有一点脱发的迹象,所以陈折戟每一次看到他,都会下意识的询问,道:

“杨老头,你这头发是怎么保养的?你看看隔壁的周老头,刘老头……一个个的都地中海了,你倒是反其道而行之。”

“山人自有妙计……”

杨老头名为杨素,也是做典当行的生意,他的生意并不只有古董,什么黄金珠宝,奢侈品,他都有涉猎。

这一次就是收到了一个东西,他看不准。

所以这一次让他过来看看。

“你别说这个,看这个东西……本来我是想交给店面伙计,可他上来就给我来一句这是崇宁通宝母钱,这可就要我亲自看看!”

“崇宁通宝是宋徽宗时期的钱币,如果是普通的铜钱,一万块钱到顶了,几千块钱就能拿下,可如果是母钱,那就不一样了,需要几十万,这让我怎么敢给?”

陈折戟也是仔细端详起来,左看看右看看,道:“的确是好东西,直径34·48毫米,厚2·68毫米,重10·9克;青铜质,黑漆古传世包浆,人称“黑油亮”;直边,车工背,钱体干净,品相极佳。钱文柔细纤劲,秀美挺拔。”

“的确符合崇宁通宝的特征,并且重量也没问题,无论是包浆还是氧化痕迹,时间上都对得上,并且排除了做旧的可能,但如果说它是不是母钱,这个真的说不准。”

“这特娘不是废话吗?如果我能看得准,我还让你看啊?如果是其他朝代的母钱,这个分辨起来很容易,可这宋代……”

理由很简单!

宋代之后的母钱,文献中都有详细的记载。

可崇宁通宝不一样,它身处的时间段是北宋末年,经过一系列的兵荒马乱,大量文献书籍被销毁丢弃。

为此记载崇宁通宝母钱的文献也是彻底消失。

这也是让他们看不懂的主要原因。

于是乎……

事情就僵在了这。

最终陈折戟灵机一动,选择找外援,然后陈煜就被叫来了,在对方来的路上,他可是自信满满的表示,道:

“这东西我们看不准,但他或许可以……”

杨素略带兴趣的开口:“谁啊?你小子以前不是一直说自己眼力好么?如今竟然主动寻找外援,这不符合你的风格啊!”

“这都是以前吹的,技不如人就要承认,而且你可别小看他,你看到那边的桌子,还有那边的青铜器没有,都是他卖给我的,还有咸鱼修的那个邮票,都是出自他手。”

“嗯!”

听到这话,杨素来了兴趣。

这个事他自然知道,先不说陈折戟怎么样,就凌宜修那个小老头,险些尾巴都翘上天了,他怎么不知道这些?

“这么厉害?”

“可不是么……”

当杨素知道那一张邮票是从一本书夹层里面找出来的时候,他整个人都呆住了,道:“藏了几十年的东西,都能找到,这一定是一个古董大家,这种人我不应该不认识,到底是谁?”

“来了你就知道了,相信是我……你一定会大吃一惊。”

瞬间!

杨素的表情就认真起来了。

因为在他心中,已经将陈煜认定为了一个古玩大师,对待大师就要有大师的态度,甚至都做好了行礼的准备。 终于……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