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春秋大舞台,有能你就来(1 / 2)

夹带着几点伤心的眼泪,一条小河缓缓地流过秦穆公的脚下,几片落花纷纷扬扬地飘着,荡落在地上,慢慢地消融在泥土之中。

秋意的萧条令人感到仿似造受大自然的抛弃,自然而然的有一种悲伤的感觉。

几座陵墓之前,秦穆公和为他引领的大臣班子一齐跪倒。这情景为本已肃杀的气氛增添了一份牺牲般的壮烈。

秋天平静地来,却在秦穆公的心底搅起了不平静的波澜。

在先祖的陵墓之前,毫无表情的秦穆公在大臣前面得到了一种深不可测的形象。

大臣们都在议论纷纷:“这个新王看起来好厉害,他到底能不能带领秦国?”“鬼知道,这么年轻,恐怕毛都没长齐吧!”“哎哎哎,小声点,他往这看了。”……

而在这个时候,只有穆公自己心里清楚,他所想做的超过了先辈们已做的一切——齐桓公那会盟众诸侯的高大背影深深地烙印在他的心里。

秦穆公是想称霸的,当然,谁不想称霸?

自秦襄公立国以来,称霸之事毕竟缺少先例。所以这种想法在襄公时候也只是若隐若现,并没有作为一个目标而为之努力。

而到了秦文公时,虽然在一系列神话里见证了秦国已经萌生了称霸的念头,但由于生产力的低下,自认不足的秦国也只能以发展为先决条件,一代一代地为这个遥远的目标而奋斗着。

到了宣公年间,实力大增的秦国开始了东进的势头。

这时候,作为秦国邻居的晋国已经感受到了来自近邻的压力,秦国的霸者事业也在成功遏止了晋国前进的时期得到了自信的力量。

自信一来,秦宣公却走了。还没来得及将这种事业进行到底的秦宣公将接力棒递给了弟弟秦成公。

天赋平庸的秦成公在这方面并没有太多的想法。反倒是当时在秦成公后面的秦穆公着急地燃烧着他的决心。

秦穆公,我们这章的主角,名任好,是秦德公的少子,秦宣公和秦成公的弟弟。

秦成公在位短短三年,他的生命就结束了,同他哥哥一样,具有兄弟情谊的秦成公将君王位送给了他的弟弟秦穆公。

这种兄弟情谊为毫无出彩的秦成公抹上了一点亮丽的颜色,因为秦穆公在日后的表现将为这份情谊做出肯定的回应。

秦穆公想着称霸,就算不能称霸整个中原,也必须将自己推上西北地区的霸主位子。这种念头催促着他,令他时刻不敢松懈。就在秦穆公继位的第一年(公元前659年),便开始了他扩张疆土的事业。

秦穆公是幸运的,他的先辈们为他留下了一个强盛的家底,因此秦穆公本无须为他的征伐事业顾虑太多。

所以他继位后的第一步行动便是出击茅津(今山西芮城东)的戎人。

这些戎人夹在秦国和晋国之间,秦穆公要想成功实现与晋国的交涉,就必须先平定这些戎人的势力。

秦穆公在成功征讨了这部分戎人之后,便将眼光正式移到了晋国的身上。

关于晋国,秦国早在秦宜公年间开始了和这个国家的交涉。

在与晋国的长年小争小斗中,秦国虽无大败,但他的实力确实仍在晋国之下。

虽然秦国经过多年的发展国力有所增长,但面对与中原大国的正面对抗仍显的力不从心。

但是这并不妨碍秦穆公东进的决心,硬的不行,就来软的。

在这方面,秦穆公和当年的秦襄公是一样的。

秦穆公自知实力不在晋国之上,若要打肿脸充胖子,对自己乃至整个国家都是无益的。

这种情况下,秦穆公想起了当年秦襄公对待西戎的政策——和亲。

秦穆公五年(公元前655年),晋国还是晋献公当家的时候,当年晋献公拿下了虢国和虞国,霸气正盛。

秦穆公于是做出毕恭毕敬的样子写了一封信给晋献公。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