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商鞅=人才=变法=强国(来几张推荐票,作者真的很需要)(2 / 2)

正是这种与所处时代的相互作用,才使商鞅变法得以在日后获得它非同凡响的意义。

当然,也正是因为商鞅变法的时代意义,才使这次变法遭受了一些旧势力的抵触。

以上所列出的变法,没有一条不是直抵贵族大夫们的心窝,这哪能让他们受得了?(大贵族:我日你先人!)

因此,早在这些变法还没有开始在秦国实行的时候,秦国的贵族大夫们便有人对此表示了反对。

旧贵族的势力以秦国的太师甘龙、左司空杜挚为代表。

甘龙是秦国的世族名臣,在秦国具有足以凌驾秦孝公的威望。他曾在秦献公时辅佐献公实行新政,长期领国的他为秦献公时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可是身为世族集团的人,甘龙难以对秦国的贫弱产生实质性的认识,因此而产生的疏离感,使甘龙注定无法在变法上继续前进。

而身在这个阶层之中,也注定了他为维护自己阶层而形成的局限性。

因此,甘龙虽在秦献公时支持新政,但当新政彻底触碰了他的底线时,他便无法容忍了。

当时为实行商鞅的新法,秦孝公曾开会进行一场讨论会。

会上,在听完商鞅的观点后,甘龙发表了自己反对的意见。他认为“法古无过,循礼无邪”(效法古代不会有过错,遵循礼法不会有邪行。),那又何谈变法呢?

为此,商鞅义正词严地进行反驳:“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史记·商君列传》)时代都不同了,君王都不同了,还法古,还循礼?

商鞅的观点明显比甘龙更有辩证的见识。国情不同,治理之法又哪能一概而论。

当听到这里的时候,甘龙看了看秦孝公的表情,发现孝公露出了赞赏的神色。

于是,甘龙懂了,他明白秦孝公是支持商鞅的,自己再争辩只怕也无济于事。

因此,老谋深算的甘龙决定先隐忍下来,静观时变。

虽然甘龙没有直接出面表示制止,但在他暗中的支持下,商鞅的变法也受到了其他世家贵族的抵触。

因此,在商鞅提出他的理念之后,又过了足足三年,商鞅才有幸在秦国施展他的毕生抱负。

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变法总算在秦孝公六年(公元前356年)得以在秦国国土上轰轰烈烈地开演。此时,商鞅手握改革大权,激情四射,意气风发,整个秦国仿佛成了他的舞台。

站在这个偌大的施政舞台上,商鞅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和期待感:一个属于他的时代终于到来了!

商鞅的变法在秦国雷厉风行地展开,这之中虽有无限反对的声音传入秦孝公的耳中,但意已决的秦孝公一点也不动摇。

面对着许多持反对声音的奏本,秦孝公采取了不予理睬的态度,这为商鞅的变法提供了最强有力的支持。

在秦孝公和商鞅的坚持下,这次变法在秦国一直进行下去,并没有因为时间的流逝而减缓、中断。

虽然商鞅的变法为商鞅引来了无数忌恨的眼光,但它确实给秦国带来了复苏的美好景象。

对农业的支持发展了秦国的经济,对军功的奖励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而所有变法也彻底动摇了贵族势力的根基,巩固了秦国中央的权力,从而使秦国的政局恢复了安稳的景象。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