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书法大家 政治投机(1 / 2)

思虑良久最终决定还是让他以钱买命,让一个贪了这么多银子的人又失去会让他非常不好受的。

“朕不杀你,但你贪的银子都得充公,别以为没人知道你拿了多少,锦衣卫东厂不是摆着看的。”

施凤来后悔极了,自己要是把银子都给了这些年不是白干了吗?可要是不给这命还能留住吗?锦衣卫东厂那都是什么人,没有人性的家伙。

“王大伴,让人跟着他去拉银子,少一文钱就让他进诏狱。”

听见诏狱他腿都软了,掌管那里的就是锦衣卫,进去的人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屈打成招,草菅人命都是常事,他又不是杨涟,也很怕死的,还是痛苦的死法。

“臣不好隐瞒,都交出来。”

朱由检知道墙头草,左右逢源的聪明人最怕死了,所以才有如此一说。

“那你就说说,做官这些年你拿了多少银子。”

“四百五十三万两。”

朱由检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又是一个几百万两的,这是贪了一个国库出来啊!史书上只有明朝末年那些大臣贪的总数,还是李自成抢出来的,崇祯前期的这些官员贪了多少根本没有记载。

之前大明的税收主要来自于底层的自耕农,在土地兼并并不严重的时候还没能承担,但时间一长就出现问题了,因为小农经济的缺点就是抗风险能力差,遇到灾荒之年就只能卖地,买地的人又不用交税,这样国库收入就减少了,自耕农也会成为佃户和流民。

解决的方法也有,那就是迁移分地,将关中,中原受到灾荒的流民送到辽东去,哪里土地广袤,人烟稀少,很是适合安置。

却还有几个问题,第一建奴势强,如果不解决就容易被抢,第二就是银子,让人迁移得给安家费,发放农具,划分土地,这些都是在要给银子的,所以他缺钱,缺多少?很多。

“王大伴,令人跟着施大人回府吧!”

待对方走到门口朱由检又提了一句,“今天的政务不要耽搁。”

施凤来本就心痛又遭受重击,差点一口老血吐出。

“臣遵旨。”

王承恩都差点笑了,从来没见过这些内阁大人们如此模样,真是大开眼界。

朱由检看清了他眼睛里的笑意和好奇,“大伴有什么想问的?”

“陛下,奴婢没有疑问。”

“王承恩,你与朕之间不必见外,有什么事就说,朕最见不得有话藏心里。”

话都到这了,王承恩也只能问了,“陛下是真不打算处理黄施两位和其他大臣吗?”

朱由检知道自己的做法与大明律相悖,但非常之时只能行非常之事,他没得选。

“大伴,朕对于这些贪赃枉法之人恨不得全杀了,可是如今不行,此事牵连甚广,一味追究到底只会引朝廷动荡,所以朕只能收了他们贪来的银子为大明做些实实在在的事。”

王承恩这才明白了朱由检的无奈,陛下真是太难了。

“陛下,您太难难了。”

朱由检也觉得自己难,可这不是没办法吗?谁让他穿越到明朝末年的崇祯身上,谁让他心里的火还没有灭,又是谁让他身体里的血还热着。

还剩下最后一人张瑞图,这人可是个大书法家,南张北董说的就是他和董其昌,那书法放到未来价格可是一般人可望而不可及的,不进如此,这人出身贫寒,科举考中一甲第三探花,上一个施凤来是榜眼。

这人与黄立极,施凤来不一样,根据后人推测,他附和阉党是一种政治投机,而不是真心敬仰魏忠贤,因为在这个时期他没有做什么陷害忠良的事,也许其中有图谋升迁的意图,却也不是什么大事。

内持刚决,外示和易,阴剂消长,默施救济,这几句是府志对他的描写,简单来说就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暗中做好事。

朱由检对于这种人不知道该如何办,政治投机没有错,一百个官员里面九十九个都是如此,重点是他有没有贪赃枉法,不管如何,只要贪了就得拿出来。

今天就先试探他一下,看这人如何。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