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推广甘薯 引进火器(1 / 2)

不过这么看来还是一件好事,扶起对方后说出了自己的目的。

“朕欲推行大力甘薯种植,引进西方火器,强我大明水师。”

徐光启刚坐好就听见了这一番话,也明白了皇帝的用意。

“陛下行此三件事,臣必鼎力支持。”

朱由检很高兴对方的支持,他等不及过几年才让这人入阁了,一个拥有新思想的人肯定能理解自己以后的做法,这就是与传统儒家学子的根本性区别。

“王大伴拟旨,命徐光启为东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负责甘薯推广,火器引进,水利建设等事,赐尚方宝剑先斩后奏,调锦衣卫协助此事。”

不止徐光启,就连王承恩都惊讶了,这简直是一步登天啊!如果传出去肯定会轰动朝野的,他看着不远处的徐光启,虽然听说过也见过这人,但他有什么能力让陛下如此越级提拔。

现在虽然没有说入内阁,那后面也肯定会入的,徐光启也张大了嘴巴,自己这不是在做梦,东阁大学士,礼部尚书这也太快了。

朱由检也知道这太快了,但他等不及慢慢来,甘薯产量高,这几年大力种植能晒干或者做成粉条囤积起来,灾荒年也饿不死人。

“来人安排一桌膳食,朕与爱卿细细说来。”

王承恩已经麻木了,让人准备的膳食,就在一旁伺候着。

“徐爱卿,朕听说这甘薯耐旱,对土地和水源要求不高,所以朕的意思在陕西,山西,直隶等地试种,但不能占用稻米的耕地,只能在荒地,丘陵,山坡种植,再从已经种植的地方招募一批有经验的人去教授种植经验。”

徐光启听了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对,“陛下英明。”

朱由检想起了一件事,“朕已经令人找到陈振龙的儿子陈经纶,听说这些年他们父子一直在江南推广甘薯,有些十几年的经验。”

徐光启知道朱由检说的这人,但这些年他一直在北方修书,不知道这人在哪里。

“陛下,这人现在何处,欲推行甘薯就行要有经验的人,这人现在何处。”

朱由检笑着指了指他,“别急,此人朕已经令人找到明日便能进京。”

徐光启也笑了,“臣无状了。”

朱由检没追责,反而说起了火器一事,“此前朝中火器都是由爱卿主持购买的,不知作价如何。”

这件事就是徐光启经手的,过程中他更是找的熟人,自然知道价格。

“回禀陛下,此前购买葡萄牙人红夷大炮每门约一千两银子。”

“这么贵?”

王承恩忍不住脱口而出,朱由检也没有怪他,明朝也有自己的火器厂,自己也是造火炮的,但射程短,威力小,用处有限制,红夷大炮威力大,射程远,是标配的舰载长炮。

徐光启也紧张,引进西方火器是他所希望的,此前差点就成了,但上天不佑,差点就成了,但谁能想到第一次炸膛了,最终功亏一篑。

朱由检接着给王承恩说道,”制造大炮也不是每门都能用的,也有不能用的,不能用的本钱就会加到能用的上面,还有他们的利润,一千两差不多,这还只是最基本的,火药,炮弹,炮手都有需要额外支出。

“徐大人能买到多少火炮?五十门能不能弄到,一百门最好,朕要一百个葡萄牙炮手,十个葡萄牙火炮教官。”

徐光启被自家陛下的大手笔给惊住了,“陛下,此事要不要问下其他朝臣。”

朱由检摇了摇头,“户部都没钱了,这银子从朕的内帑里走,算是朕自己买的。”

这么一听徐光启觉得挺有道理,不过一百门大炮这数量也太多了。

“陛下,这火炮数量臣不敢保证,那葡萄牙人对于火器的售卖也有管制。”

“无妨,能买多少就买多少?炮弹也要,还有其他火器,如果有舰船朕也有考虑。”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