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防守之策 议和之论(1 / 2)

行军沙盘早就已经走了,这些都不是重要的,最关键的是地形还有敌我双方的兵力分布。

朱由检用不同颜色的旗子代表了不同的势力,他指向辽东的东北方向。

“这里是建奴,也就是皇太极所在的范围,其他方向不用我说你们也应该知道。”

“孙爱卿筑垒推进便是从广宁一直推进到大凌河,此前也是如此,朕没有说错吧!”

孙承宗拱手示意,“陛下没说错。”

朱由检接着说了起来,“孙爱卿此法无错,但有一点是致命的。”

“敢问陛下,是何缺点。”

朱由检声音有些低沉,情绪也有些失落,“耗费巨大,国库没钱了,此前拨往辽东的饷银已经让百姓负担不起,是绝对不能用再加饷的。”

这话让孙承宗和袁崇焕无话可说了,国库没钱是大家都知道的,但这不是将军该考虑的事情,那是朝堂诸公的责任。

“若是在大凌河一线或者再往前修筑烽火台如何,将辽东的主要力量集中在坚固的城池里。”

朕这么做有一个原因,那便是辽东春夏秋泥泞不堪,滩涂遍地,建奴的骑兵不利于行进,他们唯一能进攻的时间便是上冻,解冻以后对方若是出兵少了骑兵战力也会大损,最主要的是修建烽火台可以用料简单,不论是抛弃还是损毁损失不大,从大凌河到后面的城池也要一段很长的时间,足够将百姓士兵粮食撤回城池坚守了。

孙承宗一开始觉得挺熟悉,后来就确定了,“陛下此法可是前辽东经略熊廷弼所奏。”

朱由检知道他听出来了,直接点了点头,“朕觉得此计可行。”

“可以一试,但每年仍需拨付粮饷之资。”

“粮饷朕给你,你去的时候就带走,还有欠饷也由你带走发给士兵,不过这事却不能试,务必拖住建奴的脚步,朕需要时间。”

孙承宗再次抬头看看了他一眼,再次叩拜,“臣领旨。”

朱由检又转头看向袁崇焕,“袁爱卿,孙爱卿负责总体防御,修建烽火台一事,那大练兵一事就交给你了,朕特许你从辽东各营抽调青壮于后方练兵。”

袁崇焕的目的还是希望能主持全局,但孙承宗资格老曾经是先帝的老师,又曾经略辽东,阅历丰富,自己担任练兵之责,日后定能接任。

“臣领命。”

历史上袁崇焕有过通敌之嫌,说他议和,互市资敌,但没有具体证据,最后是可杀可不杀中崇祯选择了杀。

他是不相信的,若真是如此他为何领关宁军救援京师,坐等京师陷落不就成了,那时他已经是辽东统帅,可以说崇祯放手的很彻底,比之前的经略权利更大,没有理由这么做。

那么就只有一个可能,他真的议和了,却只是权宜之计,互市是为了稳住建奴,这个计划他想过,也是赞同的。

大明想要脱胎换骨必须大换血,绝对不能被辽东一地拖入泥潭,只要恢复过来区区建奴不是轻而易举。

“朕欲与建奴和谈。”

这句话让屋内的人都惊住了,王承恩虽然听他私底下谈过,但现在当众说出来还是有些担心的。

“陛下是真心如此,还是虚与委蛇。”

“真心如此也好,虚与委蛇也罢,都是为了争取时间,你们不管用什么方法拖住建奴十年不入关内,朕赐你们尚方宝剑,临机专断之权直接向朕上奏。”

“听陛下如此说这责任就有些大了,但要说灭掉建奴不现实,让其十年不入关内还是挺容易的。”

“传内阁黄立极、施凤来、张瑞图、李国普及六部尚书,都察院左右都御史。”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