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议和之危 京营之弊35(1 / 2)

“可汗,明朝使臣还提了一件事。”

皇太极一时没想起来,老子的范文程,“何事。”

范文程也没想到他会反问,这次有点失误了,不过也只能上前解释。

“那就是草原诸部与朝鲜共同议和,也就以为这样我们不能再攻击他们了。”

皇太极听了点点头,“范先生说的有理,但如果有人进攻他们,谁能说是我们做的。”

这句话让所有人都听出了,“对啊,可汗说的对,这么多人谁能说是我们干的。”

范文程也不再说话,他应该想到这一点的,对于女真这种刚崛起的部落族群来说,实力强大才是根本,所谓的盟约不过是废纸。

这也是他背弃先祖之名,离开故国想要投靠的明主,没有明朝那种结党营私你死我活的内部争斗,也没有横征暴敛的官员,更没有如此高效快捷的议政方式,一件好事在明朝也要好几个月的时间,在这里只用半天。

孙承宗再次来到这座名为大正殿的地方,这名字一看就是依附过来的汉臣起的,他并不愤怒,从古至今,投降外族的奸佞多的是。

“可汗,不知对我大明议和的事,贵国商议结果如何。”

皇太极极其轻蔑的看了对方一眼,这才缓缓开口,“我大金兵强马壮,将士奋勇杀敌,原本不应同意你们议和之事,但范先生心念故国,昨夜找本可汗说了一夜,念其范先生对我大金劳苦功高,故同意尔等议和之事。”

这是给自己找台阶下,还要让明朝欠一个臣子的人情孙承宗能在明末混迹朝堂数十年,这事也不能同意,若是传了回去,他就是卖国求荣,祖先的棺材板都盖不住。

“大明议和本为两国百姓,以免生灵涂炭,可汗不以百姓为念同意议和,却以他国臣子为由是何道理。”

论嘴皮子功夫,这里的人没有一个会是孙承宗的对手,范文程只能站了出来。

“孙大人,可汗是感念文程苦劳才有此念头,也是对臣子的重视,再说可汗爱民如子是众人皆知,而不是话中之言,”

这话的意思就很清楚了,皇太极这么做是看重臣子,他也是实际爱民的,只是不会时常挂在嘴上。

孙承宗看着这个年轻有为的书生,心里也叹了口气,才能俱全,思维敏捷,却是他国臣子,真是可惜。

“爱民于行,亦是我大明陛下所言,所以免除赋税,所以议和,使得百姓免于刀兵,可汗所思所想,亦是如此,不如只论议和之事,也使得百姓安居乐业。”

孙承宗明白如此针锋相对只能是浪费时间,对于他而言还是尽快达成议和之事为重,于是将两人都捧的高高的,搁置争议。

皇太极听了也觉得高兴,明朝重臣的评价份量不轻,虽然他家看不起明朝官员刻板腐败,但这种情况也是他喜欢的,明朝太强大了,只有等他自己生病,自己倒下去才有大金的机会。

“孙承宗,你是明朝的好臣子,本可汗不能收你于麾下,人生一大憾事,议和之事本汗答应了,具体细节由范先生与你商议。”

“谢可汗。”

孙承宗心里也舒了一口气,他没想到此事这么容易就成了。

“报,明军袭我巡视斥候,被击溃。”

孙承宗也是大为惊骇,他也不明白怎么会突然发生这种事,将士怎么会袭击建奴。

各大贝勒,旗主听闻此事,立刻站了起来,“可汗,还议和什么啊!末将愿领兵南下。”

“可汗,此事定有蹊跷,我朝陛下很是看重此事,定然不会在此时袭击贵国。”

皇太极眼神凶狠的看着孙承宗,他觉得自己被人耍了,举起手就喊人将这个明朝臣子拉下去砍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