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一荣俱荣38(2 / 2)

在这些活动中,他们可以忘记战争的残酷,享受到一种短暂的快乐和放松。

王顺的父亲王德虽说治军严明,但从军之人对于牌九而言可谓是极为熟悉,

“这个不难,等有时间俺给顺哥好好说说。这牌九本就不难,要敢于拿捏,要……”

李裕文一说到赌博便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甚至有些忘乎所以。

说着说着,突然感觉王顺有些尴尬的并没有接自己的话,余光一瞅,赵瑗正好奇的盯着自己。

这一下,李裕文觉得自己在国公爷面前有些失态,虽说现在不是在宫中,但自己毕竟是奴婢,如此这般会有些冒犯和冲撞。

“无妨无妨,汝继续说,吾听着倒也新奇。”

赵瑗并没有怪罪的意思,在他心中早已将俩人视为心腹,况且只不过是在宫外又是私底下,因而并没有半点苛责。

只是让他没想到的是李裕文这么有能耐,竟然已经完全与王顺处的跟兄弟似的。

他心中非常清楚,李裕文这是为了帮自己而在拉拢人心。

可以说眼下的赵瑗,身边除了李裕文之外,最为可靠的便是王顺。

一旦将来出宫立府,身边难免会有吴贵妃和秦党安插的人。

只要王顺和自己一条心,那么至少可保自己顺遂无虞。

李裕文则完全可以发挥善于打交道的优势,能够帮自己打探消息和笼络人心。

有这两个左膀右臂,自己不至于孤家寡人,也还算得上两个得力帮手。

“奴婢该死,请国公爷责罚僭越之罪。”

李裕文并没有因为赵瑗的话而释怀,反而直接跪了下去,口中还不忘自责一番。

“李内官失言乃是因臣而起,还请国公爷恕罪。”

王顺见状也连忙跪了下去,着急的为李裕文求情。

从他的言谈和脸色之中都透着诚恳,并非有什么虚假之意。

李裕文心中一喜,看来王顺确确实实是真心认国公爷和自己这个兄弟。

他这一跪,原本就是有几个心思。

一来当着赵瑗的面大言不惭,确实有僭越之嫌,且有损国公爷的威严。

如若将来王顺也和自己这样,在国公爷面前没大没小,既会让赵瑗缺乏威望,也难免会在将来小命不保。

二来则是趁机试探一下王顺,看看他在这大是大非面前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态度。

“吾说过无妨,私下没有那么多规矩。”

赵瑗又何尝不明白李裕文心中的良苦用心,自然也就是顺着话从而顺水推舟。

他的这番话意味深长,显然是希望两人能够自己领悟其中的深意。

在私下里,大家可以开开玩笑,不需要太过拘泥于规矩和礼仪,这样自然也无妨。

但是在明面上,君臣有别,奴婢有分,国公爷自然就是国公爷,地位和身份是不能混淆的。

在大宋的朝堂体系之中,等级制度是非常严格的,任何人都不能逾越自己的身份和地位。

虽然在私底下可以不拘小节,但是在明面上,还是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和尊重。

他希望两人能够明白这个道理,不要因为一时的疏忽而犯错。

赵瑗这番话也让王顺和李裕文都充满着对国公爷的尊重和敬畏。

毕竟国公爷是一位地位崇高的人物,他的身份和地位不同于一般的朝堂重臣。

在他面前,任何人都需要保持一定的敬意和谨慎。

赵瑗的这话一出,彼此都是心照不宣,既算是立了规矩,也算是给了人情。

“奴婢遵命!”

“臣谨遵国公爷之命!”

对于李裕文和王顺而言,待的都是极为讲规矩的地方。

一个在宫中多年本就是讲规矩的地方,另一个将门虎子又在军中多年同样是个讲规矩的地方,自然非常明白赵瑗话里的深意。

眼下,赵瑗不过是个皇养子而已。

他的身份并不算特别显赫,只是被皇帝收养的皇子,也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优势。

未来也充满了不确定性,或许他会被封为一个出阁的郡王,也或许他会被遗忘在宫廷的角落里。

但是,更远的将来会是怎样的,谁也无法预料。

然而,如果不和下属立下规矩,没有一个明确的行为准则,那么必定很难长久地走下去。

在朝堂和宫廷这些充满了权力斗争和阴谋诡计的地方,如果没有一套规矩和制度,很容易被别人利用,并被淘汰出局。

“走,过了这五云岭便可到山下,去那个庄子瞧瞧。”

赵瑗并无再多言,而是一脸轻松的远望着山下那个庄子。

李裕文听完,赶紧起身在前面带路,王顺则紧紧的护卫在赵瑗身后,一帮班直侍卫则在后面不远处跟着。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