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一石二鸟78(1 / 2)

不得不说赵瑗的这份奏疏引起了赵构极大的兴趣,并且在他看来思路清奇,很有独辟蹊径之感。

“正是如此,儿臣前阵与张枢相讨要一批贩运过来的大食马,经过侍卫们骑测,倒是颇为适合为我所用,且与金人之女真马有过之无不及。”

赵瑗知道,自己必须要一五一十的当着赵构把所有来龙去脉说清楚,哪怕其中包含着一些敏感的人和事。

只有这样才能更为真实,或许反而能够让官家觉得自己毫无保留。

“贩运大食马朕倒是听说过,听闻此马乃是名驹,如若能为我大宋所用,真可谓天助我也!”

赵构一听,有些急切的想要知道赵瑗的具体想法。

“官家所言甚是,儿臣马政之策中马源便是于此。引入大食马为优良马种源,将相马与育种结合,以便能够培育出属于大宋的良马。”

赵瑗的这个想法可以说正是大宋急切想要达成的目标。

从域外番邦将良种马匹的引进后与大宋的原生品种进行杂交,会对原有物种进行改良,进而形成了新的品种。

将大食马作为良马引进后,大致都能当作种马。

为防止乱交、保护和便于控制牲畜交配与生育的季节,实行了牲畜的分群饲养。

马种选育是一项耗时耗力、艰苦且复杂的工作。

大宋本来就有专门相马师这样的职业,相马师就是通过眼看、抚摸选择马匹是不是良马。

其主要职责即是为培育出良种马匹,这是对今后马匹的血统和品质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然而大食马本就是无可置疑的良马马种,自然只需要择优选育即可。

“只不过需要将大宋各地有才干之相马师汇集,商讨出良马养育之法则,方能得以实施。”

赵瑗的这个话其实便是举大宋全国之力,将大食马育种之事推行,并且召集有经验和才能的相马师,形成一套马匹育种的制度。

“大食马贩运育种并不难,召集相马师形成法则亦不难,然马场与马疫该如何应对?”

赵构心中也大概盘算着,奏疏之中所言每次每船能够运送数十匹马,只需要加大频次便可。

一旦形成几百匹优良种马,配合大宋从西北和吐蕃引入的母马,大致可以完成育种。

一旦形成种群,便可以循环往复,其余的便交给时间。

只不过赵构有些担忧的是马场和马疫如何着手,毕竟养马难在饲养和疾病。

“临安城西湖在吴越时钱王钱缪曾在此养马,可以可见临安周边亦可圈地养马。大食马只须大量种植大麦即可。”

西湖曾经在吴越时期被圈地养马,而后世大明朱元璋也曾经在江南大量养马。

这便表明江南并不是不能养马,而是成本太高。

因为养战马所需饲料都是精饲料,也就是意味着要从百姓口中夺食。

养马的代价,大得不可想象,养一匹马所需土地,如果用来种粮,可以养活二十五个人。

因此这样养马太不合算,最好的办法是占领天然牧场。

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那便需要花费巨大的粮食作为代价来养马。

然而既然没有北方的天然牧场,那么便只能利用江南一些草场,再加上大量种植大麦来养殖战马。

虽然可能成本会非常巨大,但对于大宋而言只能是另辟蹊径的一条出路。

“马政乃是经国要政,不可不察!花费些自然也无妨。”

赵构听着赵瑗的描述,觉得如果只是花费些粮食和钱财,对于大宋而言还是能够勉强支出。

大不了从盐铁和市舶贸易之中再赚回来便是,这个账赵构自然是算的明白。 马政之所以是经国要政,便是因为马匹对于中原王朝而言实在是太过于重要。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