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中华传统文化18(1 / 1)

要不创造经济效益,要不创造社会效益。这条规定,如今也摆在了李诚面前,作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工作的他,一直秉持着传统文化的魂不能变,变了就失去了文化通性,产生文化断层,也就失了传承。

在不断虚拟化的今天,当所坚守的这份工作,在冰冷的数字面前,看着手底下渐渐被浇灭了热情的年轻人,李诚也犯难了。

“小林,晚上有空吗?侃大山。”

“有空,李哥我们晚上老地方见。”

缘起,李诚步伐沉重地走了过来,堆满心事的脸上,显得格外深沉。

“李哥,您这面色不太好。这次又是谁,招惹您老人家了?”林森边说边将沏好的茶递过去:“前段时间去了趟黄山老谢家,给您带了些黄山毛峰,品品。”

“要是现在的年轻人都像你这般真知灼见,我这工作就轻松多了。就好比这茶,茶就是茶,茶饮料就是饮料,哪能传承茶文化?为了迎合所谓的数据、所谓的流行趋势,把传统文化搞得俗不可耐,这哪是在传承传统文化?”李诚用高亢的声音宣泄着心中的苦闷,端起了黄山毛峰细细品了起来,片刻之后,沉声静气道:“还是这熟悉的甘甜,好茶。”

听着李诚这义愤填膺的感慨,林森深有体会:“好比我们科技圈,总想着去创新去改变,不再坚守万变不离其宗的道理,一切也就慢慢变成了浮云。”

“你这万变不离其宗说到点子上了,就好比中华传统文化的魂,这魂是什么?是不变的家国情怀所形成的集体凝聚力。”说着李诚深深叹了一口气:“舍小家顾大家,在我们以前那个年代是一种信仰,如今却成了一种笑话。小林,你说现在这个世道怎么了?”

“因为传统文化的价值观与精致利己主义冲突了。自私自利是人的天性,好不容易利用自由将这些欲望释放了出来,要重新关回囚笼里谈何容易。”

林森这番话点开了埋藏在李诚心中多年的疑云,原来中华传统文化不再受欢迎的根本,并非中西文化在表达形式上的差异,而是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博弈。好不容易吹散了迷雾,展现在眼前的却是布满荆棘的道路,李诚愣在原地不知所措。

林森察觉到李诚表情再次凝重了起来,倒上一杯茶开导道:“我们就拿西方的这个自由,继续演绎下去。如果人人都为自己,那么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这不就成了囚徒困境吗?”

“对,囚徒困境。人人都在为自己争取收益最大化,结果人人陷入收益最小化。而我们中华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就是在告诉我们,集体主义能打破囚徒困境,实现人人收益最大化。”

李诚听后茅塞顿开,竖起了大拇指夸赞道:“说得太好了。就拿宣传推广来说,如果我们大家在平台上都不花钱买流量,反而大家的收益是最大的,而囚徒困境让大家水涨船高地烧钱买流量,结果大家都卷死了,肥了平台。”

林森无奈地笑道:“在渠道垄断、资本垄断、信息垄断下,作为平台背后的垄断方,最希望看到的便是一盘散沙的用户,于是便大力传播个人主义,让用户陷入囚徒困境里。当他们亲身经历了精致利己主义的恶果,才会想到集体主义的好处,也就是中华传统文化。”

李诚点着头,喝着茶,甘甜的雨露浇灌着干裂的土地:“是呀,对于只有几十年寿命的每一代人,确实需要花些时间去遭遇、再去领悟……中华传统文化经历了上下五千年的时间检验,我们要做的便是如实地记录好她。总有一天,他们会如获至宝地捧在手上,记在心里,继续传承下去。”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