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换一换口味很有必要132(1 / 2)

已经是秋末了,可正午时分的阳光依旧热得跟发了狂似的,晒得让人感觉自己是正在走向火炉的乳猪。

今日是国子监照常休旬假的一天,但青云舸并没有回家,与他一样留校的,还有许多同窗。

旬假每月有三天,每十天休一天,对于老家在外地的学子们来说,根本不够回家的行程时间,所以国子监规定旬假一天,外地学生不许回家。

青家家在京城,按理说青云舸可以回家看一眼,但他没有选择回家,因为国子监有明确规定,凡逾期返校者开除学籍,所以哪怕他回去了,行程必然也是匆匆忙忙。

再者,家里人上学的上学,上朝的上朝,不用上学也不用上朝的苗贞耘也有参加不完的宴会,他大老远回去一趟,可能一个家人都碰不着,所以干脆不回家了。

不回家的青云舸也没有其他安排,就一人来了藏书楼,有针对性的拿起一本书籍翻看起来,既学习到了新知识,又可以打发时间,可谓是一举两得。

没有回家也没有外出的学子很多,但大家基本没有嬉戏打闹荒废时间的,有人在看书,有人在温习功课,有人在对弈,也有人在打坐思考。

世人皆知国子监是朝廷培养官员的摇篮,能进入这里学习,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但光荣背后,却一点也不轻松。

在国子监读书的学生,都是来自五湖四海的优秀学子,这其中,有来自京城的富家子弟和官宦家庭出身的学子,也不乏背井离乡的异地学子,大家齐聚于此,只为在里面十年磨一剑,考取功名。

对于每一个有志于考取功名的国子监学子而言,即便是难得有一天假期,他们也舍不得休息,在这里,头悬梁锥刺股,或凿个壁偷点光学习都是常有的事。

大概巳时五刻,青云舸觉得双眼有些疲乏,他放下手中的书卷,轻轻活动了一下筋骨,将书放回原位后,他准备去院子里走一走。

刚出书楼,青云舸就遇上了迎面而来的付清远和楚南阳。

付清远和楚南阳还有青云舸同住一个号舍,三人都是有真才实学的,刚被分到同一个号舍时就因言谈投机而惺惺相惜,在后续的了解相处之后,三人更是成了相互监督、相互学习、相互关爱、共同进步的好兄弟。

此时,付清远看见青云舸从藏书楼里走出来,连忙上前开口道:“可算找到你了,我们俩都从号舍那边找了一圈过来了。”

“你们找我有事?”

“有啊,走,咱们吃饭去。”

楚南阳一边说着,一边把手勾在了青云舸肩上,勾肩搭背可算被他玩明白了。

青云舸没有将落在自己肩膀上的手拿开,他看了看天色,不解的问:“现在不是还没到用餐时间吗?去哪里吃饭?”

楚南阳撇撇嘴,凑到青云舸耳边低声道:“好不容易可以外出,咱们出去吃呗,饭堂里那清汤寡水的饭菜你还没吃够?”

虽然很不应该,但青云舸不得不承认,国子监饭堂里那清汤寡水的饭菜他确实吃够了,而且是吃得够够的了。

国子监内管理严格,这个严格不是单方面的,无论是学子们的各科学业完成情况、道德、礼仪,还是穿着、就餐、住宿和请假,国子监学子都必须符合相关规定。

一旦有学子违反相关规定,就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惩戒,轻则记过、发回原籍,重则杖刑、充军,甚至处以死刑,惩罚残酷。

所以哪怕国子监里面的学子们对平日里的餐食条件很不满意,也不会轻易表达自己的不满,至少不会在明面上表现出来。

不能明目张胆表达的不满,一般都会通过一些其他方式去化解掉,而在休息日外出吃一点好的,就是国子监学子们化解饭堂饭菜难吃的方式之一。

想起饭堂里那几年如一日的豆腐、鱼干、腌菜、猪肉馒头,还有那不换汤也不换药的春芥菜、夏茄子、秋冬瓜、 冬白菜,青云舸瞬间觉得出去走一走,换一换口味确实很有必要。

青云舸在思考,可付清远和楚南阳以为他在犹豫,于是纷纷开口劝他。

“云舸,你也总不能一直惦记着学习,适当的休息也很有必要的。”

“是啊,古人言,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学习也是如此,人是一张弓,弦不能总是紧绷着,否则会弦断弓亡,那岂不是得不偿失。”

“南阳说得对,身心劳累宜小憩,劳逸结合保安康。”

青云舸没有搭两位同窗劳逸结合的话茬,他看了眼日头,悠然开口:“走吧,咱们去哪里吃?”

“唉?你这是答应了?”

青云舸答应的太爽快,付清远差点没反应过来,他有些不可置疑,旁边的楚南阳更是搞怪的揉了揉眼睛,抬头看向了挂在天上的太阳。

“今儿这太阳没出错方向吧?”

“没错,依旧是从东边升起的。” 说着,青云舸又补了一句:“到底去哪吃?这个点说早也不早,说晚也不晚,可眼看着也快到吃饭的点了,我真有点饿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