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石碑27(1 / 2)

寒风灌入衣衫,吹得人后背有些发凉。

于涂没来由地打了个冷颤。

他定定地望着那座石碑,问道:

“崔礁究竟是谁?”

“学宫的创始人,第一任大祭酒。”

荀含章四下望了望,见左右无人,便将于涂拉到一处角落里,缓缓为他讲述起这座石碑的由来。

大约三十年前,学宫还没有成立,寻常士子若要入朝为官,必须通过地方官员的层层举荐,才能有幸得到一个被召见的机会。

彼时,寒门子弟虽有被破格任用的机会,却只是极少数的偶然情况。举荐制本身并没有超脱家族宗亲的关系网,在后期,负责选拔的官吏贪污受贿、结党营私,使得一些有才华的学子并没有被推荐到王上面前。反而是一些世家大族的子弟,通过各种各样的关系或者金钱,随随便便就能入朝为官。

于是,朝堂腐败,贪官猖獗,庸官肆虐。有才之士报国无门,只能著书立说、开办私学、游走于诸国之间,试图获得一个被发现的机会。

当时,荐举的流程被南淮的三大氏族把控,分别是屈、景、邵三氏族。淮王自知不能任由情况这么发展下去,于是亲自前往民间,选拔贤才。

然后,他就遇到了崔礁。

“然后崔礁就建立了学宫?”于涂听到这里时,一脸惊讶,他原本以为崔礁是个坏人,怎么在荀含章的故事里,崔礁好像还是个了不起的好人?

荀含章却摇了摇头,说道:“崔礁最初的想法并不是建立学宫,至少不是现在这样的学宫。”

她接着说道:“崔礁当时的愿望是,任何一个南淮的子民,无论他的身份高低贵贱,无论他是男是女,无论他属于什么学派——哪怕是极度自私自利的学派——都应该平等地受到教育,平等地被朝廷考核。”

“叶轻眉?!”于涂瞬间联想到了一个人,不由地惊呼出声。

“那是谁?”荀含章露出了迷茫的神色。

“嗯……不过应该不是……”于涂仔细想了想,这个崔礁显然是个土生土长的土著,而不是什么穿越者,不然这个世界上早就火药香水遍地都是了,怎么可能连个活字印刷术都没有?

他示意荀含章:“你接着说。”

荀含章走到河边柔软的草地上抚裙坐下,望着对岸渐次亮起的灯火,继续说道:“现在学宫的位置,其实是崔礁年轻时和三五好友聊天辩论的地方,有时候他会在那里讲学,周围会围过来一圈孩子,这就是学宫最早的雏形。”

“后来,崔礁入朝为令尹,对南淮的制度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虽然他获得了淮王的全力支持,但这一举动,也引起了以三大氏族为首的南淮贵族们的不满。”

“再后来,多方势力进行了长达三年的博弈,在这一过程中,崔礁提出的新的选拔制度遭到了三大氏族的强烈反对,最终并没有被采用。于是只能退而求其次,建立了这座学宫。”

“崔礁当时的想法是,既然三大氏族的势力根深蒂固,无法轻易撼动。那不如自己建一座学宫讲学,将自己的思想传递给弟子们。等有朝一日这些弟子入朝为官,便可以潜移默化地改变朝堂上的局势,到时候,总有一位惊才绝艳的士子会站出来,替自己实现那个愿望。”

“……而这,便是学宫的由来。”

荀含章停顿了一下,接着讲道:“不过,当崔礁讲学的时候,逐渐的发现,学宫本身就有培养人才、替朝廷选拔的作用。每隔一段时间,他会将一些学生推荐给淮王,而那些学生也确实有真才实学,很快就在朝中站稳了脚跟,形成了一股庞大的势力。”

“当是时,天下士子,无论出身、不论贵贱,皆可以进入学宫听讲。学宫的规模一再扩大,于是崔礁在学宫门口立了这一块石碑,希望这座学宫能成为天下人的学校,收录天下的书籍,成为所有读书人的圣地。”

“……这,就是石碑的由来。”

于涂坐在她旁边,默默地望着对岸浮动的灯火,想象着那是一段怎样的历史。

一个人,以一己之力,几乎在对抗整个南淮的贵族阶层,虽然最后没有成功,却留下了这样一座学宫,为所有寒门士子撕开了一条通向上层的口子。

说是一位圣人也不为过。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