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赶上军功末班车26(1 / 2)

李源耐心解释道:“中郎当年行商天下,当知南北地理。北方多山川平原,南方多江河湖泊。所以北人南下,南人北上,必定会有水土不服之症。今冬江淮多有雨雪天气,数十万人居于一处,中郎以为除了水土不服,还会有什么病症出现?”

糜竺愣了一下,试探的问道:“时殁?疟疾?”

李源点点头:“不错,中郎只要询问派往北岸的探哨细作,便能知道曹营定有不少感染疟疾之人。”

“那与决战又有什么关系?”

“曹孟德当世枭雄,领兵作战近三十年,经验何等丰富。冬季天寒,疟疾传染速度不快,但等到开春之时,恐怕染疾之人成倍、成片增加。届时曹军减员严重,他拿什么与我们作战?

且如今冬季多为西北风,风向对曹军有利。等到春季风向变为东南风,他的水军本就弱于我们,风向又利于我们,他更加难以取胜了。

所以曹孟德才铁索连舟,减少水军作战劣势,意欲趁风向之利放手与我们一战。”

李源的话有理有据,天时地利人和全部算进去了,三岁小儿都能听的明明白白,糜竺哪还不清楚李源说的有没有道理。

他大惊:“子初,曹军若是数十万大军倾巢渡江,我们如何能挡?”

“呵呵,中郎稍安勿躁,周公瑾可不是吃素的。下官断定他已经做好充分谋划,就等一个良机出现,便能一朝翻盘,把曹丞相赶回北方。”

“你说......在这等劣势下周公瑾还能赢?那......届时江东孙氏势力大涨,我们......我们该怎么办?”

糜竺不蠢,他虽说不太相信周瑜能在劣势时候翻盘取胜,但李源说曹操要发动决战的判断他还是认可的。

毕竟虎豹骑夏侯称过江之事,关羽也做出了同样的判断。

关羽可是刘备阵营中第一战将,有勇有谋,对战事把控上面,关羽绝对是一流的。

但是李源更进一步,居然说周瑜能短时间内战败曹操,他却有些半信半疑。

只是下意识感觉到若是周瑜主导这场大胜,江东孙权定然吃下打败曹操的最大肥肉。

到时候曹操败了还能逃回北方,可刘备这里本就只有一郡之地,若是周瑜携大胜之势突然转向攻打江夏,那后果就不可预料了。

“呵呵,糜中郎尽管把心放在肚子里。主公可不是庸才,加上诸葛军师熟知江东军事谋划,定能火中取栗,在这场仗中拿足好处的。咱们尽管把心放在肚子里,把军粮之事尽快做好,为主公解决后顾之忧。”

“嗯,子初言之有理,这事咱们还真得马上办好。”

糜竺想了想,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新式军粮是主公和自己一起定下的,早晚要配备到军中的。

既然李源信誓旦旦说近期必定发生大决战,那就被打击他积极性,让他去做就是了。

即便决战没有发生,早日做好早日配备,也无伤大碍。

为了这点小事弄得上下级不愉快,使自己失去了与世家子李源的友谊,以糜竺圆滑的性格是万万做不出来的。

当即叫来仓曹掾陈震以及辎重营校尉糜芳,郑重其事的要求二人听从李源指令行事,限期完成新式军粮的工作。

陈震字孝起,南阳人,原本是刘表治下的临沮县长。

刘表死后,便跟随刘备,任左将军府仓曹掾。

这些信息是刚才他们这些曹掾见李源时介绍过的,李源估计他先前应该是大公子刘琦的人,所以才会在刘表死后,刘琮继位,便立刻转投了刘备。

毕竟那时候刘琦正在南边的江夏,在曹军南下刘琮准备投降之际,若是他不愿意转投刘琮,唯有跟着刘备才能回到刘琦身边。

可惜刘琦病重不理事,像陈震这样的刘琦部下也只能跟着刘备了。

糜芳字子方,是糜竺亲弟弟,刘备小舅子。

当年糜竺投资陶谦成功,被陶谦聘为徐州别驾,家中所有生意便交由弟弟糜芳打理,自然也是个精明的商人。 兄弟俩长得有五六分相似,不过糜芳才三十来岁,常年行走各地的缘故,身材保持的不错,隐隐带着一些彪悍之气。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