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赶着李源走的刘备93(1 / 2)

刘琰推荐人才成功,收获了李源一个天大的人情,又痛痛快快的敲了李源一顿酒,便心满意足的回家了。

李源得了刘敏这个实干型人才相助,自然不肯这么早放他回家。

留下来两人秉烛夜谈,细细商议所有治政细节,形成条例一一记录。

直至深夜,才安排刘敏在客房住下。

刘敏也知道,眼前这位年轻的武陵太守,如今深得左将军,荆州牧刘备的信重,可以说隐隐已成为荆州最有前途的大员之一。

若是能成功治理武陵,将来前途不可限量。

而且李源眼下在刘备心目中的地位绝对不是潘浚、蒋琬两位表兄能比的。

攀上李源这位未来之星,自己在荆州官场,也算是开辟了新的道路。

所以使出浑身解数,绞尽脑汁帮李源完善方案。

说起来这时代的大家族,优秀子弟各方下注已是常态。

一二流的如颍川荀氏,颍川郭氏,琅琊诸葛氏等等,子弟分别投入袁氏兄弟,孙刘曹三家势力。

只要有一家势力最终成功,那这些家族也就能够跟着顺利延续下去,成为从龙功勋家族。

至于像潘浚、蒋琬、刘敏这三个地方小家族,在刘备这方势力内也是各处投资。

潘浚自成一家,直接入仕刘备手下。

蒋琬是经过诸葛亮推荐,成为左将军府书佐,算是诸葛亮一系。

而刘敏就主动投入李源手下,成为他的派系成员。

当然了,严格算起来庞统也是李源派系成员,李源也可以说是他的荐主。

只不过他们之间的情况比较特殊。

当初庞统来到公安面见刘备,之所以不愿意拿出诸葛亮的荐书,内心里未尝没有自成一派的念头。

怕经过诸葛亮的引荐,诸葛亮就成了他的荐主,天然就是诸葛亮派系中人。

而李源当初承诺说与庞统以友相待,平席而坐。

就意味着他没有把庞统当做自己小弟对待。

所以庞统才心甘情愿的相助李源。

待到陆议,士匡案结束,刘备提拔庞统,李源也乐见其成。

按照某种不成文规矩,庞统就算自成一派,将来也是李源天然盟友。

除非两人之间出现了重大矛盾,或者政见严重不同,一般不会影响关系。

这里面的弯弯绕,李源以前只是大致知道一些,也就在这段时间才慢慢了解的比较透彻一些。

不过对于他来说,形成自己的派系实在太麻烦了。

最好哪个派系都不加入,谁都不得罪,才能苟起来过自己的日子。

可惜世事弄人,不知不觉中还是变成了自己不喜欢的样子。

就算他不攀附别人,也会有人攀附他。

或许多年以后,跟着他混的人会越来越多,李源肩上的担子也越来越重。

有些事情他既躲不开,也不能躲。

就像刘敏,既然投入他的门下,那李源就得对他的前途负责。

翌日。

李源拿着连夜写好的几大捆竹简来到左将军府,求见刘备。

“子初,听孔休说你烧伤未愈,迟迟不肯赴任?”

一见面,刘备就没好气的说道。

这家伙,明明就一点小伤,还有一手高明的医术,非说自己烧伤未愈,躲在家里不肯去赴任。

好像自己提拔他做事害了他似的。

弄得刘备对李源怨念很深。

想想手底下另外两位年轻俊彦,诸葛亮和庞统,比起李源来简直是劳模中的劳模。

不怕事情多,就怕没事干,一天天忙的跟什么似的。

还得刘备时不时写信劝他们两个注意身体,多休息,才肯偶尔放下职事放松一下。

这位倒好,智谋才能不下于诸葛亮庞统,工作上却是能偷懒就偷懒。

还一天天宅在家里不肯出来。 听说还总是与刘威硕这个老东西混在一起,一天天不干正经事。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