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焦虑的巩志111(1 / 2)

武陵郡,郡治临沅。

代太守巩志与从事樊胄、校尉范疆、张达正在郡府翘首以盼李源的到来。

巩志,字伯远,本是武陵大姓。

自幼便以机敏善辩闻名郡中。

成年后召入郡中为吏,积年升从事。

一年前张飞攻武陵,巩志极力劝说太守金旋顺应大势开城投降。

金旋不听,执意与儿子金纬出兵迎战张飞。

结果自然可想而知,金旋父子大败。

巩志趁金旋父子出城之际,便与好友佐吏樊胄夺了城中兵权,关闭城门拒绝金旋败兵回城。

更在金旋欲攻城门时一箭射死金旋,开城投降张飞。

张飞大喜,便将武陵太守印绶交予巩志,令他代任武陵太守,以樊胄为郡中从事,辅助巩志。

还留下校尉范疆、张达,以其部一千人助巩志镇守武陵郡。

武陵虽说与长沙、桂阳、零陵同称荆南四郡,北部公安县还成为如今荆州州治,刘备大军驻扎之地。

名义上除公安外,治下有县十二。

但是除了郡治临沅以及大县汉寿,公安附近的零阳以外,其余各县莫不自行其是,根本不听郡府号令。

呃,也不能这么说。

应该说武陵各县县寺影响力只能限制在县城里,出了县城,就没有多少人鸟县寺了。

就连名士司马徽弟子,以才干著称的向朗,都只能勉强维持充县稳定,而不能将整个充县治理的令行禁止,真正归心于武陵郡府。

究其原因,就是在这个在籍人口只有二十五万,而地域面积却是荆州最大的郡中,竟然存在着一股令所有当权者都无可奈何的势力,那就是存在上千年的武陵蛮族。

而据不完全统计,武陵蛮族散布在郡内十二县一百多个山寨里,大者数千,小者也有几百,总人口很有可能超过二十万。

武陵挨着益州的牂柯郡,牂柯古属夜郎国(就是夜郎自大的由来),多年以后诸葛亮时期曾参与剿灭叛乱,对这片地区有个著名的称呼叫做南蛮。

与之类似,武陵郡也有许多尚未开化的少数民族,被称为武陵蛮,也称五溪蛮,他们在东汉时期时常起兵叛乱,令朝廷头疼不已。

进入到汉末群雄割据时期,最早占据武陵的是荆州牧刘表,他几乎全据荆州七郡,在乱世中创造出一片乐土。

然而刘表却并不是合格的军阀,他在荆州期间错失大量人才,也没有把握机会开拓进取,令不少人感到寒心,荆州后来也沦为了野心家们的竞技场,多方势力在此展开争夺。

先是在刘表时期发生了张羡叛乱,张羡是刘表手下的长沙太守(有人考证此人便是名医张仲景,实际上并不是),他因对刘表不满而率领荆南四郡发起叛乱。

此时北方正在发生决定北方霸权的官渡之战,而刘表却无暇参与,他先是经历了张绣降曹,这下又是张羡叛乱,等于是从背后被插了刀子,正感到焦头烂额。

刘表用了数年时间无法击败张羡,直到张羡死后,刘表击败其子张怿,才重新收复了荆南。

好景不长,曹操在建安十三年(208)南征荆州,而刘表几乎在同时病故,其子刘琮不敢与曹操相抗衡,选择不战而降。

曹操进入江陵后,开始筹划与孙权及刘备的大战,对于荆南的招抚工作他交给了荆州名士刘巴。

荆南共有四个郡,分别是零陵、武陵、长沙、桂阳,然而曹操让刘巴招抚的只有零陵、长沙、桂阳三个郡,完全没提武陵。

其实就是因为武陵太守金旋已经失去了对郡内各县的控制,除了零零落落一些县城,大部分乡间都被武陵蛮实际上控制了。

因而其他三郡刘巴可以孤身一人传檄而定,唯独武陵光靠他一人无法摆平。

其后曹操兵败赤壁,刘备令诸葛亮与手下大将张飞、关羽、赵云等人南下平定四郡。

刘巴见势不妙仓皇逃往交州,又辗转来到益州,投入益州牧刘璋麾下。

四郡先后落入刘备囊中。

作为本地大姓,巩志自然知道郡内实际情况。 所以他才会劝太守金旋索性投降张飞,反正也就是个空壳太守没啥实际权力。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