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章 布局和收徒149(1 / 2)

刘备感叹李源是他的股肱之臣。

李源却是暗中庆幸。

他当初让糜芳在益州各处建立商栈,其实一开始并没有想到为老刘入蜀战略服务。

他不过是个现代社会小屌丝,心心念念就是想做到二马、大老王那样的大富豪。

二马的成功经验他复制不了,大老王发家过程可是清清楚楚,有的方面还是可以照搬到这个时代的。

特别是商业地产,将来老刘拿下益州,就算按照真实历史没有夺取天下,也至少让蜀汉政权存活了四五十年。

他相信,有了他的存在,长江沿岸以及商贸要道上的城池日后必定会大力发展经济。

那么商贸地产的增值就指日可待了。

事先布局好,在这些经济发展地区占据核心地段建设好商栈,那不就是妥妥的包租公,坐着收钱就行了。

秉着这个朴素的思想,李源就劝说糜芳,把赚来的利润投资出去,买地建商栈。

糜芳打仗不行,治理地方也马马虎虎,只会照搬照抄李源。

但是他的商业头脑一点都不差,可以说是当今天下顶级的商人之一。

听到李源这么一分析,顿觉茅塞顿开啊。

将来荆州、益州都是咱妹夫的,但是真到了那时候再买地那么搞,总有些以权谋私的嫌疑。

不过现在去买就没那顾虑了。

如今益州可还是刘璋的天下,咱真金白银的买地建商栈,日后就谁也不能这么说咱了。

他很快想通了其中关窍,一拍脑袋就开干。

人糜芳可比李源这个底子里还是个穷屌丝手笔大多了。

只要是商贸集中地,特别是沿江几个郡的郡治所在,大手一挥就是购买大片空地建房。

益州说到底除了成都,其余地方都不富裕。

糜氏商队携带大量紧俏货物进入蜀地贩卖,不仅缴足了税,还出手大方上下打点,结交当地官员。

这样的财神爷谁不喜欢?

只不过想在城里购买荒废空闲的地方建商栈,这不是大家都得利的事情嘛。

几乎没有一个地方的官员不同意的。

不到一年,巴郡、广汉、犍为,甚至蜀郡、成都城,五六个郡治,十几个县城,都建有糜氏商队的商栈。

糜芳几乎把所有蜀地贸易的利润都投进去了,等着将来自家妹夫刘备成了益州之主,他的这些商栈不仅升值,还可以坐地收钱,舒舒服服做包租公。

也就是李源见到法正献的策略,觉得其中有很多风险。

又一直想着别让好基友庞统死在落凤坡,便突然想到了糜氏商队的商栈,才顺理成章的向老刘提出了自己的补充建议。

真要说起来,他哪里有这么多的先见之明。

可刘备不知道啊。

李源帮他弥补了法正之策中的风险,还是很早以前就布局了的。

这如何不让刘备惊为天人?

“子初,你太神了,果然料事如神之名不是白叫的。”

“主公过誉了,下官只是查漏补缺而已,哪及得法孝直全盘布局,计划深远。”

刘备笑了,没好气的指着李源道:“你啊你,每回都是这样,非要旁人先行献计,然后你再出来修订错漏。我算是看出来了,你李子初其实早有定计,要不然这些弥补措施怎会早就做好了呢?”

刘备仔细想想,这李源别的都好,就这点让他恨得牙痒痒。

当初李源刚刚投到他麾下,因为门第高,所以他对李源盛情款待。

或许是李源正处于落魄之时,也或许觉得他老刘态度好,没过多久便借着糜竺之口对他指点战局。

区区一席话,说的刘备如同拨云见日,很快在赤壁之战中获得了巨大的利益。

改良军粮,让刘备的部队比其他势力行军距离增加了近一半,还大大减少了雀蒙眼的症状。

区区一壶开水,使得非战斗减员更是直线减少。

南方部队最害怕的疟疾,从此几乎消失无影。

甚至只需要区区千人,就能在夏口城外击败江东大都督周瑜大军,生擒周瑜、太史慈。

一时之间,李源在荆州名声骤起,声望早已超过有卧龙之称的军师诸葛亮。

更隐隐有与他齐名的趋势。

当时刘备想到李源门第太高,恐他有喧宾夺主之意。

于是明升暗降,用牧府长史之职把他闲置起来。

李源却安之若素,毫无怨怼之情。

刘备记得,似乎那时候开始,李源与糜芳凑在一起,鼓捣起了商贾之事。

后来因为治下官员贪腐频发,牧府官员皆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刘备只好启用李源巡查郡县。

想不到李源不仅成功查办贪腐案,还顺藤摸瓜,破获了陆议、士匡阴谋策反两府官员,对他的谋逆案。

更是顺手把凤雏庞统推荐给他,让他又得了一个顶级谋士。

这时候刘备知道了,李源这个人似乎并不贪恋权位。

但是往往喜欢事先布局,然后顺理成章的把事情做好。

做好了事情,便又怡然自得的待在家里,不去催他一定不愿意理会那些繁琐的公事。

就从让他去担任武陵太守这件事来看,就异常明显。

那是刘备三番五次的催他,李源才不情不愿的出门上任。

好在此人从不让人失望,仅仅一年半,武陵就成了整个荆州最富裕的郡,连一向繁盛之地的襄阳和南郡,都没有武陵钱粮充足。

刘备常常摸不准李源做事的脉络,甚至他做事不按常规,似乎就像游戏一般,就把事情做好了,还远远超出了刘备对他的期望。

在武陵,李源仅仅用了些商贾的手段,就将历任太守都头疼不已的五溪蛮收拢成了郡府良民。

还为刘备带来了一万精锐蛮兵。

让刘备更看不懂的是,区区几个月,桀骜不驯的蛮兵,就被李源教育的服服帖帖。

还与汉兵一起,都能够识文断字,让他平白拥有了数万未来控制地方的底层官吏。

这回更牛了,似乎李源早就料到了入蜀作战方略,还提前做好了准备,弥补了方略中最大的错漏之处。

刘备不知道,李源还有什么是没有想到的,还有什么是他不会做的?

他庆幸的想着,幸亏当初在李源投奔自己时,没有因为对方年轻而随便打发了。

更幸亏自己对李源还算不错,一直高官厚禄供着他,甚至还收了李源夫人郭照为义女,改姓为刘纳入宗谱,让李源成了他的女婿。 嗯,不行,这样还不牢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