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四章 酒肆吃饭155(1 / 2)

汉朝的酒是一个昂贵的商品,利润很是丰厚。

而且酒的酿造,是需要耗费粮食的。

在粮食一直紧缺的汉代,几乎每隔一段时间朝廷就会颁布禁酒令,禁止酿造和出售酒水。

甚至贯穿整个汉朝,酒都是与盐铁一样,官府专营的物资之一。

酒肆的经营范围也是经过了多年演变,到了汉末才逐渐形成类似于后世的样子。

最初酒肆需要经过官府特许,才能开门卖酒,但是经营范围只有酒而不提供吃食。

要吃饭就得去专门的饭铺,但饭铺没有许可不许卖酒。

后世很多人以为卓文君当垆卖酒养活她与丈夫司马相如,是两人最落魄的阶段。

其实光卖酒的特许资格,就需要花费不菲的钱财,一般人没有关系和钱财,是不可能进入这个赛道的。

但到了汉末,由于军阀割据,朝廷对民间酿酒、售酒就无力控制了。

而且各地诸侯起家和控制地方,都依靠本地世家大族、豪强大姓的支持才能割据一方。

对于利益极其丰厚的酒水买卖,这些大族豪强当然不会放过。

所以禁酒令就成了一纸空文,根本就没人在乎和遵守了。

强如天下枭雄,大汉丞相曹操,也对治下屡禁不止的私酒买卖头疼不已,最后只能放任不管。

刘备同样如此。

《三国志.简雍传》记载:

刘备占据益州,某年蜀中大旱,粮食价格大涨,他便要下令禁酒,如果私自酿酒的话都会有罪。

有官吏从民家搜得酿酒器具,上报刘备,问应否将他们与酿酒的人同罚。

一日简雍与刘备一同游览,看见一对男女走过,简雍就对刘备说:“他们就要行淫,为何不将他们缚起?”

刘备觉得奇怪,便问道:“你又怎么知道呢?”

简雍就幽默地回答:“他们都有行淫的器具,与在民家搜得酿酒器具一样。”

刘备听罢大笑,也就放了私藏酿酒器的民家。

这虽然是在描写简雍不拘小节,为人诙谐幽默的故事。

但更说明当时的各地当权者对民间酿酒的行为是很警惕的,生怕因为酿酒导致粮食紧缺。

当然了,在如今的武陵,由于李源的原因,粮食连年丰收,荆州已无缺粮之虑。

刘备早已对禁酒令的实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没那么关注了。

所以为了方便客人喝酒吃饭,渐渐地饭铺与酒肆合二为一,演变成与后世饭店酒楼相仿佛的经营场所。

当然了,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这种综合体性质的酒肆都没有名字。

只是在门外挂一面绣着酒壶的布幡,作为酒肆的标记。

二人一仆来到位于城南水门附近的酒肆。

毕竟靠近县城码头,往来用船队贩卖货物的商贾很多,就算是午时还有很多人不习惯午餐的年代,仍然有许多不差钱的商贾在酒肆喝酒吃饭。

大多数商贾并非纯粹饿了吃饭,而是利用请客吃饭联络感情,贸易谈判。

毕竟酒桌上好谈事,这是几千年来种花家做生意的特色,古今莫不如是。

三人抬腿进入酒肆,里面早已高朋满座,食客盈门。

李源目测上下两层各三百平米左右的酒肆,客人坐的满满当当,连各落脚的地方都险些找不到。

“少爷!小少爷!小的在这里,快上来!”

三人正四处张望,就见福贵在二楼楼梯口跳着脚挥手招呼。

马谡赶紧与杨六一起挤开人群,护着李源走上二楼。 “小少爷,小的给您和李先生找了张桌子,实在没有多余的地方了,您二位受罪就一起挤挤吧。”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