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计算机从娃娃抓起27(2 / 2)

怎么到了董鹏举这里,海外关系就是值得骄傲的事了呢?

当然,董家爸妈的脑筋还是比较灵活的。

我犹记得,当年固定电话拨打国际长途,首先要先交几千块的押金,然后一分钟大概收费二十多。

即便是用当时流行的大哥大移动电话打国际长途,不提需要交多少押金,直接就安秒计费。

我记得,好像是一块多钱六秒钟,一秒钟就得两三毛。

前文咱们提起过,去房头刘大娘家打电话,市内通话一分钟才三毛。

而当时接入国际互联网还是个新鲜事,计费标准也是拨号上网,一小时三十块钱左右。

计算机里面可以安装网络IP电话,实现一分钟五毛钱的网络通话。

遗憾的是,当时的调制解调器只提供64kb的带宽,并且拨号上网时,不能使用家里的座机电话。

94年的时候,大哥大和486都不如刚进入国内市场时贵了。

我印象中,购买一台486在当年约等于两台大哥大的价格。

但董家如果真有海外关系,省下的电话费,可不止几个大哥大那么多。

更何况,在与我同年进入我国的大哥大面世时,一台大哥大的价钱直接就等同于一台286微机。

林老师只是感叹了一下董鹏举的家境,并没有多说什么。

而我则在做微商小声嘀咕着:“不就是海外关系吗?谁没有似的。”

身边的王婉珺同学轻笑一声:“嘿,那你家有电脑吗?”

我无言以对。

其实董鹏举就住我家附近,他父母是我曾经念过育红班的那个小学的老师。

后来学校一天不如一天,那两个老师便主动下海,为国家减轻负担去了。

没想到,几年时间,人家买电脑都不眨眼了。

而我家,还处于父亲下岗的愁云惨雾之中。

父亲的下岗,对我家来说算是极大的打击。

这一年,父亲才三十七八岁,并不能满足“4050”人员的帮扶条件。

他看着以前一个车间的师兄们,有的去当了交通协管员,有的去做了环卫工人,甚至有的还去收了废品……

我知道,父亲的心里不是滋味。

但我不知道如何安慰他,只能说一句我从电视上学来的宣传语。

转变择业观,干嘛都光荣。

父亲出身革命军人家庭,对于光荣的定义与市场经济冲刷下的凡夫俗子们并不完全相同。

他倒是没觉得上述那些工作有多羞耻,他当时常说的话是:“光荣不值钱了。”

是啊,在这个年代,光荣确实不如以前荣光了。

不管你干了多难做成的一件事,在别人眼里,衡量你是否有本事的标尺,就只是你赚了多少钱。

家里一下子没有了收入,瞬间进入坐吃山空模式。

母亲勉强用不多的积蓄维持着一家人的生计。

当时的我不懂经济,只记得94年的冬天特别的冷,比我出生那年的大寒潮还要冷。

那年大白菜价格一毛钱一斤,买一百斤打七折。

我家吃了四个多月的白菜,我可以好不夸张地确认,我在那一年见过了白菜的所有做法。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