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卢氏的命运188(1 / 2)

成都,州牧府。

“米贼张鲁全然不顾忌他老母的死活,一意与明公为敌,真是无有心肝之人,真不知如此不孝之人,有何面目开宗立教,自号师君,为万民师。”彭羕朝着刘璋一顿吐槽,极力的贬低着张鲁的品德。

在彭羕看来,张鲁不顾忌老母的死活,同刘璋抗衡,更是派遣賨贼朴胡、袁约南下攻杀百姓的行为,这种百分百会触怒刘璋的行为,简直是不孝子中的不孝子。

按理张鲁老母卢氏在刘璋手中,张鲁应当多少有些顾忌才对,可张鲁的行为不可理喻之极,全然没有半分顾忌卢氏性命的举动。

董和则对张鲁的所作所为不以为意,他为之给出了一套说法:“米贼崇信的是鬼道,于忠孝人伦之道不怎么精研,张鲁做出不顾老母的举措也是很正常的事情,若是张鲁顾忌他老母的话,前面明公令卢氏发去书信招他来成都,张鲁这个时候就应该在成都了,而不是像现在这般在汉中动都不动。”

彭羕还是有些气急,他对张鲁兴兵巴西郡的事情很是不爽:“明公,当枭首卢氏,以明威德,不然张鲁这厮只怕会越来越嚣张跋扈,以为我蜀地无人。”

“不妥。”刘璋还没有答话,董和站了出来阻止道:“张鲁谋逆,是张鲁的的罪过,若是杀了卢氏,一则绝了张鲁之望,令张鲁和成都成为死仇,二来,做下这等的事情,有伤明公的仁德之名,再者若是明正典刑张鲁倒也说的过去,可杀一老妪泄愤算什么事,传扬出去,恐会惹来宵小讥笑。”

彭羕还想再开口,同董和争辩一二,可看到上首的刘璋将手中的玉如意往下一压,做出停止辩论的示意,彭羕立马就闭上了嘴,恭敬的退回席间,打算聆听起刘璋的最高指示。

“如幼宰所言,杀一老妪何足言哉,当举兵汉中,军威临于南郑,逼迫张鲁俯首系颈出降,而后将张鲁明正典刑,方才称得上是正道。”刘璋表达出了认可董和建议的意思。

“如明公言。”生性倨傲的彭羕坦然的接受了下来,若是旁人他自当据理力争一二,但对于刘璋的命令,他是没有任何的意见,他只会忠实的去完成刘璋下发的命令。

对于彭羕的态度,刘璋满意的点了点头,他补充了一句:“但是也不能让我们的张师君过的太惬意了,永年,你代我写一封有关开战的书信,发给这位张师君,书信上面点明一点,就是来年夏收后,不,写开春后,本使君将引大军征讨汉中,以报他这段时间来的厚恩,至于书信中该有的威胁性的词语,你自个琢磨一下,写上一些个就行……此外再弄一封通俗易懂的檄文,令间细传播到汉中各县,看看能不能号召一些有志之士,一起好好款待我们的张师君。”

“诺。”彭羕大声的应了下来。

——

徐州,郯城。

正值一场冬雨过后,天色依旧还停留在下雨的时候,灰蒙蒙的云朵层层叠叠的垂挂在天际,实是密不透风的紧,不见一缕冬日的暖阳泼洒下光辉,这也就导致了郯城的县寺笼罩在一片清寒的氛围中。

而寒意更深的是徐州牧陶谦的两名儿子陶商和陶应的内心,二人跪坐在床头,目光紧张的看着躺在床榻上的徐州牧陶谦。

卧躺在床榻上的陶谦呼吸十分的轻,不认真注意的话甚至感觉不到他的胸腹在呼气排气,他的面色如同白纸一般,苍白的脸上没有多少的血色,一双眼睛半开半合,谁也不知道下一刻是不是就永远闭上,不会再睁开了。

时年六十三岁的陶谦病了、老了、很快就要死了。

陶谦死了后,就会出现一个问题,那就是徐州牧的位置会出现空缺,这种情况一般都需要上报朝廷,而现在的朝廷在凉州贼人李榷、郭汜的手里操弄着,或许李榷、郭汜不会搭理徐州牧空缺的问题,又或许李榷、郭汜会安插一个极为糟糕的人担任徐州牧。

这类的情况都不是陶谦所希望看到的,所以他行权宜之计,为徐州牧的继任者挑选了一个他自认为十分合适的人选,一个能镇的住徐州场子的人选。

陶谦侧过头来,目光略显柔和的看向自家的两位犬子,问上了一句:“陈校尉动身了吗?”

“父亲,校尉今早就动身了,陪同他一起的还有糜别驾。”作为长子的陶商近前应了一句,肯定了陶谦所吩咐的让典农校尉陈登拜见刘备一事已经在进行中了。 “那就好,为父身体一日不如一日,就如同风中落叶一般,不知什么时候就凋零了,徐州牧一职,当是需要早点定下继位人来,刘玄德已是推辞了两三次了,也该允了为父了……人家都说长者赐,不敢辞,可为父三番两次想将徐州牧的位置让于刘玄德,可他偏是不受,真是何等的仁义。”陶谦有些感慨。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