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王连196(2 / 2)

张任眼神闪烁,片刻后他点了点头,对于李牟的老成之言,他认了下来:“就照李叔你说的。”

接着张任呵出一口热气暖了暖手,发声吐槽道:“冬日已经过了,春回大地的时候,竟还是这般的严寒,这时节越来越不正常了。”

“春寒陡峭,过了这段时日就好了。”李牟将这段时间来的寒冷归咎到了春寒身上,并发出了美好的祈愿。

同时李牟话头一转,扯起了汉中:“去岁被巴郡、南中的事情牵扯的脱不了身,今年得了空子,刘使君当是要发兵汉中,不令米贼张鲁再嚣张下去吧。”

闻言张任点了点头,刘璋即将发兵汉中的事情,在蜀地早就传的沸沸扬扬了,只是还没定下发兵的日期而已,不过事情已经揭晓了,他顺着李牟的话接着说道:“去岁张鲁趁着蜀地事情比较多,先是攻杀庞乐、李异二位校尉,又是派遣賨贼南下巴西郡,今岁明公手里得了空子,怎么也不会让米贼张鲁过上今年的岁暮。”

“到时候兵发汉中,校尉你定是又能建功立业,做出一番功绩来。”李牟向张任发出美好的祝福,在他的眼里,张任就如同自家的子侄一般,张任有所成就,他是感怀在心,有所欣慰的。

张任面对李牟的祝福,却是面带愁容:“我如今统着骑卒,而汉中之地,面临的

“攻破阳平关后,是一路平坦的地势,到时候追亡逐北,骑卒定是有大用的。”李牟看的很开,对张任不能担任先锋一职并没有放在心上,他认定到了后面,张任肯定是有大用的。

张任愁容散去,面露微笑的说道:“李叔说的是正理,功不在先后取,跟着明公,任却是不愁没有建功立业的机会。”

——

成都,州牧府。

“明公专酒水之利,获利当可得十倍,以此补充国用,的确是一条良策……孝武皇帝时军旅不时征伐,国用匮乏,大司农桑弘羊立酒榷一制,独占酿酒和售酒的利润,于国计有大益。”南阳人王连娓娓道来,对刘璋打算禁止民间私酿,只允许官府酿酒的行为表示了认可,并援用了桑弘羊的手段措施作为论证。

“而且禁止了民间私酿,可以由官府把控酿酒的多少,官府可依据丰年歉年,来衡量当岁酿酒的多寡,避免出现歉收之年,民间却大量酿酒的情况。”

刘璋连连点头,他面上是藏匿不住的对王连的欣赏,要知道历史上王连作为流民迁入蜀地,先是在他的治下担任梓潼县令,而后刘备入蜀,王连担任了司盐校尉,负责蜀汉盐铁的经营调度,为国获利甚多,而后担任了蜀郡太守,最后坐到了丞相长吏,给诸葛武侯当过长吏的人,可想而知王连的才干超凡。

王连是一位大才,财政上的大才,经济发展的大才。

对于王连这样的财政大家,刘璋丝毫不去掩饰对王连的青睐,如今乱世之中,一则粮草是重中之重,二则财货亦不可或缺。很多时候打仗拼的是什么,是敌我两方的经济能力的强弱,有钱的,能用钱砸死敌人,没钱的,连兵将都很难聚拢。多数军阀手底下的大头兵可没有什么家国情怀、忠君思想,这群大头兵只认识孔方兄,身体和眼睛只跟着钱走。

更不要说现下是乱世,兵戈一起就是大把大把的烧钱,士卒的武器、盔甲、粮饷,都是要钱的,士卒战死后的抚恤,也是一大笔消耗,此外征调士卒入伍,耕地就少了一大批人力物力,同时士卒在军中也要消耗大量的粮草,一增一减,那就是天量的粮草财货消耗。

“除官营酒水之外,以王卿之见,还有其他什么可以为国获利,而民间无怨的措施吗?”

刘璋考效起了王连,他打算试探出王连这碗水杯的深浅如何,毕竟王连真正出头的时候是在刘备入蜀之后,现在王连的才干高低,他总得考效一番,才好给王连一个合适的位置。

“盐、铁。”王连一字一顿的说出了两个字,同时他按捺住了心中的激荡。

作为流离入蜀的南阳人,来到蜀地以后,他一直都是混迹在书办、属吏之类的小吏位置上,郁郁不得志。

直到前几日他拜访了同州之人-担任成都令的南郡董和,靠着自己的才华,他打动了董和,被董和举荐到了刘璋的面前。而且颇为幸运的是,位高权重、执掌一州的刘璋竟是单独召见了自己,并向他问询起了关于官营酿酒一事的利弊,紧接着又是向他咨询起了为国理财的政策。

这是一种即将大用他的标志,王连自觉只要应对得当的话,当可在面前这位开府的益州牧刘璋帐下谋得一官半职,得以一展胸怀,不至于整日流连在小吏的位置上。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