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荀攸入仕235(2 / 2)

果然,在能为刘璋多效命一二年的诱惑下,王商应了王彭的请求,他放下手中的笔,起身缓步走动了起来。

度步间,王商斟酌起了一件事情,他有意为蜀中名士严君平、李弘立祠作铭,用意在于表彰先贤,给蜀中士人做一个榜样,不过这件事他还在考虑当中,具体实施的话他想等到刘璋平定汉中后,通报过刘璋再行实施。

这是一桩美事,人臣的话不好去做,当由君主去定夺,加美誉在君主的身上,方才为好。

可留给王商遐思的时间没有多久,府中的主事寻到了书房门口,并通报有人求见,而后他静候着王商的回音。

王彭见着府中主事前来寻事,以为又是什么阿附的小人来府上求官问职,他的面色不由一黑,不耐烦的嘱咐了一句府中主事:“今日我父亲休沐,若是那人没有什么要事,就让那人留下文字,见倒是不必见了。”

主事将手中荀攸的名刺提了提,小心翼翼的补充了一句:“来人出身颍川荀氏。”

“颍川。”

“荀氏。”

颍川这个地名加上荀氏这个姓氏,仿佛有什么魔力一般,将王彭心中不耐烦的情绪驱散一空,留下的唯有讶异的神色和心境,他立即大步向前走到书房门口,从主事手中接过名刺,双手小心的捧到了王商面前。

原本低头踱步的王商抬起了头,他的眸子中闪过精光,并一字一顿的读起了名刺上的姓名:“颍川荀攸。”

念完名刺文字的王商端正面色,向着府中主事简略的吩咐道:“引路。”

不多时,王商到了荀攸所在的候客厅,一番通报姓名并见礼过后,他将荀攸引到了府邸上的明堂中,隆重的接待起了荀攸。

这里不由得王商不见重,荀氏出身不凡,乃是战国荀卿的后人,更兼荀氏于当世闻名遐迩,显赫一时。

“听闻公达先生昔日曾欲刺杀国贼董卓?”王商问起了一件他听过的传闻。

“确有此事,董卓无道,天下怨之,当时攸和议郎郑泰、长史何颙以及侍中种辑、越骑校尉伍琼等人商议,欲趁隙刺杀老贼,以谢天下。”说起这一桩旧事,荀攸辞气壮烈,仿佛当下正在实施刺杀董卓一事。

一言至此,荀攸叹息了一句:“只是还没等攸等开始实施刺杀一事,便为小人泄谋,致使老贼董卓发觉,却是未能报效国家,不能为天子除去董卓这个恶贼。”

王商面色带着敬佩,他推崇了一句:“只凭公达先生有此忠义之心,便足矣宽慰陛下了……董卓无道,好乱乐祸,致使天下不宁,虽未死于公达先生之手,但如今已是自取其祸,身死族灭,可知天道好还,报应不爽。”

“正是,老子有云:‘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董卓无道,凌迫君上,虽是拥并凉之精兵在侧,实不过一匹夫尔,如此作恶之人,终究是没有好下场的。”荀攸认同的点了点头,事实也正是这般,董卓的下场不是一般的凄凉,直直的被百姓点了天灯。

谈完国事,王商扯起了荀攸的生平:“不知昔日的荀神君,是公达先生的何许人也。”

“乃是攸的曾叔祖。”荀攸微笑着答了一句,他的曾叔祖荀淑号‘神君’,当时名士李固、李膺都曾拜荀淑为师,可谓是名重天下,为世人所敬仰。

荀攸来到王商府上,并自信王商会亲迎他,就是依仗着他曾叔祖荀淑的名声,或许王商没有听过他,但是荀淑的名,他料想王商是听过的。

只是令荀攸意外的是,王商虽是居于闭塞的蜀地,但是也听闻过他的名声,知道他曾经谋划过刺杀董卓之事,不由得他对王商高看了一眼。

毕竟蜀人居于富庶无忧之地,对蜀地外的事情多是不怎么愿意插手,也不愿意搅扰在其中,连听闻都不愿意去听,而王商通晓世事,这便是王商的不凡之处了。

荀神君的族人,又谋划过刺杀董卓的事情,兼之海内名士。王商打量了一番荀攸,他起了爱才之心,像荀攸这样的贤士,当是为他的明公所用,不过这里有件事有点小冲突:“公达先生受任蜀郡太守一职,因之迟迟未曾就任,故而刘益州已经任命陈实担任蜀郡太守一职,此事还望公达先生勿怪。”

荀攸面色淡然,他谦逊道:“攸受任蜀郡太守,因道路不通,驻足襄阳良久,蜀郡太守空缺,而刘益州任命陈府君为太守,实是得宜……攸近来游历蜀郡,听闻蜀郡百姓有言,蜀郡牧,陈府君,自到此,民丰足,可知陈府君的贤良精干。故而今日虽是荀攸至此,但无出任蜀郡太守之心。”

心胸亦是不凡,王商见着荀攸的神色,但见荀攸对蜀郡太守一职被夺去没有任何忿然,便知荀攸是个忠厚谦让的人:“虽是蜀郡太守一职无有着落,可以公达先生的才干,必然能得我主青睐……只是如今我主现在攻伐汉中,还请公达先生稍待一些时日……嗯,我当为公达先生向我主发去文书,表荐公达先生,不知公达先生意下如何。”

王商言语殷殷,他是个喜欢提携士彦的性子,自不必说荀攸如此大才,他更是要为刘璋引荐一二,收入刘璋的幕府。

“固所愿也,不敢请尔。”荀攸拱手谢了一句,他没有摆什么名士的架子,也没有谦逊的推脱什么。对于刘璋虽是未曾蒙面,但他自认在游历蜀地的这段时间内,对刘璋有些了解了,多少认定了刘璋是他的明主,于是他直白的应了下来。

王商面带笑意的点了点头,他已经开始斟酌起了举荐荀攸的文书了,想着文书里的文字如何书写,方能让收到书信的刘璋知晓荀攸的才干,毕竟书信文字不如活生生的人在面前来的客观真切。

他担心他的文字若是一个没写好,或许会让刘璋不能理会知晓荀攸的才具,而因此刘璋递回的文书里给荀攸的官职不怎么符合荀攸的预期,惹得荀攸心中不满,弃官而走他方,那就使得益州错失大才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