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 遣使荆州295(1 / 2)

兴平二年,十一月底。

作为文聘的族弟,在文聘决意留在汉中后,文三自然而然的追随文聘留在了汉中,但说实在的,他也想过回到荆楚故地,不愿待在这陌生的汉中之地,可转念想到自家身上背着战败的罪责,回到荆州只怕没有什么好果子吃,他也就熄了思乡的念头,追随文聘留在了汉中。

“文大兄,你当真不和我们一起走吗?”文三的远房族亲-文瑞眼下正收拾着行装,准备踏上回归荆州的旅途,他的眼神扫到了伫立一旁,默然看着他们收拾行装的文三,因而问上了一句。

所谓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文瑞对留在汉中没有太大的兴趣,哪怕文聘大力劝说他留下,他还是决意离开汉中,取道回归故土荆州去,不做他乡之鬼,也因此,他对打定主意留在汉中的文三的行为很是惑然。

文三摇了摇头,他轻叹了一声:“不回了,荆楚虽是故土,可大丈夫欲建功立业,当寻觅一明主……刘荆州雅量非常、博学多才,可远不如刘益州取士不问出身,但任才而已,留在汉中,比回到荆州,未来的天空更为广阔。”

文三这番话,似是在对文瑞做出解释,但同时,也像是抚平自己的思乡之情,说服自己留下来,乡土之情,是极难断绝的。

“大兄志向非常,小弟却是远远不如了。”文瑞也不多劝说文三一起走,他夸赞了一句,而后道出了他的心意:“小弟只想居于乡里,周游亲戚之间,现下一路自房陵至上庸、如今又到了汉中,走了这么远的路,小弟已是累了。”

一边收拾着行装,文瑞一边言道:“不过大兄决意留在汉中,这个决定当是也挺好的,刘益州为人宽仁,从张鲁手里赎买了我们这些荆州士卒,又不强逼我们留在汉中,可自选去留,如刘益州这般的人物,世间少有,小弟生平未曾见过。”

“这是自然。”文三接过话头,夸耀起了自己的新主公:“刘益州宽仁大度,不做让他人勉强的事情,前面刘益州招揽仲业(文聘)大兄的时候,我当时陪同在场,刘益州没说什么硬话,只善言说之,任由仲业大兄自己做的选择。”

“且住,再说下去刘益州的好处,小弟恐怕也想留下来了。”文瑞调笑了一句,接着他打了一句禅机:“人各有志,各安天分吧。”同时他已是收拾妥当,就等着出发了。

掀开营帐的门帘,文瑞率先走了出去,脚步往着校场的方向,他们这批放弃留在汉中、决意回归荆州的士卒,将在校场集合出发,这一趟他们将取道上庸回到襄阳,如此可以赶在年底前到家,也算是一件幸事。

等文瑞到了校场,入目皆是一脸兴奋的荆州士卒,归乡的喜悦在每个人的脸上荡漾,而校场的积雪冰寒对众人似乎没有任何的影响,众人都是不畏严寒的伫立在空阔的校场上。

文瑞向文三郑重的拱手告辞,而后和一同归乡的士卒聚拢在了一起,静候着出发的号令,而文三看着文瑞的身影,以及文瑞前面脸上遮掩不住的喜色,他微微低下头,暗自叹了口气。

“想家了?”

一声询问在文三的身后响起,熟悉的腔调让文三立即摆正了身形,他偏过身子向着来人恭敬的道了一句:“大兄。”

来人正是文聘,而文聘的目光没有看向与他打招呼的文三,他的目光飘忽远视,往着校场上的荆州士卒看去,一贯淡然从容的他,此刻面色也有些落莫,毕竟他人皆是要归乡过年,而他却是留在了汉中这个陌生的地方。

返回